第02章 美苏在731部队问题上的争执(第13/15页)

②除上述支队外,731部队在大连还有一个叫满铁卫生研究所的秘密支队。另外,在吉林省通化几个月前还保存着根据“口(RO)号作战”而运去的庞大的资料和器材。石井四郎下令烧毁这些物资,再行撤退。之后,他又返回731部队。

③731部队官兵、文职人员和家属乘坐的专列火车驶离哈尔滨以后,石井四郎乘军用飞机追赶火车,提前一步抵达釜山机场。

④石井四郎在釜山换乘日本海军事先准备的驱逐舰返回日本内地,指挥处理掉分散在东京新宿区若松町的陆军防疫研究所、京都帝国大学、金泽医科大学的“马鲁太”标本。

⑤同时,在金泽医科大学附近,“设立”了“731部队内地总部”。

731部队的战后本部

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8月19日那天,数名身着军队文职人员制服的人来到坐落在金泽市小坂町东一番地的野间神社。他们对出面接待的宫司(神社的最高神官)说道:“我们是撤退到舞鹤港的陆军部队的人员,来到金泽市后,找不到住处,十分困难。我们带着大量的粮食等,不会给你们增添麻烦,只想借责神社的一角暂住,请帮个忙吧!”

野间神社是金泽市河北一郡的总社(乡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社。穿过高大的石牌坊,院内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松柏,长满青苔的石灯笼,露出青铜屋檐的洗手处……沿陡峭的石阶而上,来到白木结构的正殿和一座朱红漆的小祠堂的跟前。

来访的几位身着文职人员制服的人,来到正殿一侧的神社办公室兼宫司的宿舍。

据宫司的回忆,这些人的举止言谈都很稳重,没有一点军人的架子,看上去很像一支撤回内地的“无处栖身的部队”。当时,金泽市内驻有陆军第七联队。据宫司判断说,由于指挥系统和隶属关系不同,也许有什么无法帮助的原因。

金泽市是为数很少的几个免于战争灾难的城市之一,它离复员基地舞鹤很近,所以,市内求宿的人很多。战争刚结束,没有一个旅馆能容下一支部队。

遇到困难,应互相帮助。神社成为战败“皇军”的临时住处也是由于战争结束所造成的混乱。尽管他们没有说出部队的番号,宫司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腾出了神社办公室的二楼让这二十几个人住宿。

得到宫司同意留宿后,部队的行动非常迅速。当天傍晚,载着部队人员的卡车到达了野间神社,不只是一辆卡车,还有许多车辆和队员相继抵达神社大牌坊的旁边。一支部队突然开到神社来,使附近的百姓大吃一惊。

看到从卡车上卸下来的物资,百姓们更是瞠目而视。先卸下来的是几十袋大米,接着是面粉、大豆和食盐,大桶装的黄酱,瓷缸盛的酱油,这些物资多得不是十袋二十袋,而是堆成了山。平时正为缺粮而发愁的百姓,虽一直听说军队里的物资很丰富,但是,这次亲眼看到路旁堆起的粮山,谁能不羡慕呢!

其中最让百姓看得眼红的是袋装的砂糖和葡萄糖粉。这些很久没吃甜食的百姓们,一看到成堆的葡萄糖都瞪大了眼睛。

曾经目睹过当时情景的百姓们作证说:“卸完卡车上的物资,立即用苫布盖了起来,车就开走了。几小时以后,那辆卡车又回来了。……我们看这趟卸下来是什么呢?从车上搬下来几台崭新的‘胜家’牌缝纫机……几十捆用马尼拉麻编成的新绳索堆在路旁……布料也堆积如山。还有用油纸包着,不知里面是什么,好像金属似的东西,也有蒸汽锅直径约有一米左右,还卸下大的铁拒。”

阴影笼罩下的部队

对这支二十多人的部队来说,物资可说是太多了。最后,他们在野间神社里搭了一顶帐篷,还装不下。当地的百姓把神社附近的青年团的一座建筑物(青年会馆)也让出来,把大部分物资装了进去。

搬运工作一结束,部队的负责人马上宣布向神社附近的百姓们发放和分配物资。为了领取葡萄糖和大米的“特殊供应”,百姓们在野间神社前排起了长队。这种“特殊供应”完全是为了安抚附近的百姓。人们知道这支部队是驻满洲的第731部队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这些在神社院内搭起帐篷,起居却在野间神社的人,行动上有若干令人可疑之处。

第一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部队干部的人,经常化装外出。在二十几名人员中,有两个长得很像石井四郎中将哥哥石井三男和石井刚男的人,还有一个自称叫栗原的主管会计的军官和一个姓辻的人。

这支部队在野间神社过了一夜。第二天,一个队员们称他为“少佐大人”的有领导派头的人换上西服,戴上一副宽边眼镜,化装成老百姓离开了神社,日落后他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