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新月的出征(第3/7页)

在蒙古草原上,夏秋两季水草最为丰美。蒙古军选择了在这两个季度行军,养肥了兵马。一二一九年九月底,蒙古的军队到达了花剌子模国境的锡尔河畔。花剌子模近在眼前,成吉思汗决定在此暂时休养兵马。

花剌子模的势力范围从阿姆河河口起,西到里海,东到印度河,南到阿拉伯海、波斯湾。

花剌子模的中心城市是位干阿姆河附近的玉龙杰赤。其国拥有两河流域以及不花剌、撒麻耳干、毡的、讹答剌等要塞。

当时国与国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司法、征兵和征税所能覆盖的地方都可以称为领土。文化上也不统一,统治者和百姓可以拥有不同的信仰。

位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是连接上游城池和下游城池的要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次,成吉思汗采用了一种让人意外的战法。

集中兵力作战本是蒙古军的一贯做法,但这次,成吉思汗将军队分成了四支。第一军团由察合台和窝阔台负责指挥,进攻讹答剌;第二军团由术赤率领,进攻毡的;第三军团由阿剌黑、皙亦客禿和塔孩率领,进攻费纳客忒;成吉思汗与四子拖雷一起,亲自率领第四军团进攻不花剌。

蒙古骑兵团一般都按平原作战的设想编制。

按照之前的作战经验,如果已方兵力两倍于对方,要想全部歼灭敌人,至少要损失一成以上兵力。也就是说,对方有五百人,己方则需投入一千兵力,而这一千人当中,至少会有一百三四十名士兵牺牲。如果敌我均为一千,则需将敌人分割,先以一千兵力对敌五百兵力,将之全歼之后,再以余下的八百多人打击剩下的五百敌人。此时则会有近一百五六十名士兵牺牲。简言之,集中兵力将敌人各个歼灭,即便敌我双方兵力相当,也能将敌军全部歼灭,而己方只损失约三成人马。

但是这次,成吉思汗却将军队分为四支,几乎同时对四座城池发起了进攻。

这是成吉思汗在攻打金国时学到的用兵之法,较适合攻城战。

看到蒙古军如怒涛般袭来,摩诃末意识到自己犯了两个重大错误。

首先,他没有想到成吉思汗会兵分四路,同时向四座城池发起进攻,导致四城池无法呼应,陷入孤军奋战的状态。

其次,摩诃末原本以为蒙古军经过长途跋涉,必然兵疲马瘦,没想到他们在行军途中通过狩猎练兵,一路又有丰美的水草,非但没有丝毫劳顿,反而变得兵强马壮。

表面看来,成吉思汗分散了兵力,实际上却是充分利用了骑兵的战斗力,将花剌子模军分割开来,各个击破。在进攻讹答剌时,成吉思汗分外凶狠。

“在其他城池,投降者可以免死,但是讹答剌的人一个也不能留。要活捉亦纳勒术,将他带到我面前。”

讹答剌城城主亦纳勒术是杀死蒙古使团的罪魁祸首,也是蒙古对花剌子模发起进攻的导火索。

当时商队的安全最为各国关注,而且,对花剌子模的商队,成吉思汗一向以上宾之礼相待,经常回赠很多礼品。但是,讹答剌城城主却以怨报德。不仅如此,摩诃末还杀害了成吉思汗派出的诘问使,导致战争爆发。

“其他城池可以宽恕,唯讹答剌定不能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胆敢杀害我苍狼使者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成吉思汗对负责率兵进攻讹答剌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下令。

讹答剌城的守城将士士气高涨。他们知道成吉思汗这次攻打花剌子模,都是因为讹答剌。

“投降便只有死路一条。要死,也要和那些蒙古蛮子同归于尽。”

讹答剌的士兵听到亦纳勒术的号召,开始进行顽强的抵抗。

为了防备蒙古来袭,讹答剌城早就准备好了充足的粮草,哈剌察也亲率一万士兵前来增援。城内外的百姓也加入了战斗。蒙古军迟迟攻不下讹答剌,战斗持续了五个月。

五个月之后,城内终于弹尽粮绝,百姓和士兵疲惫不堪。前来增援的哈剌察也失去战意,准备趁夜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但是,他在逃跑途中被蒙古军俘虏,掉了脑袋。

蒙古军趁势攻入讹答剌城,将投降的百姓和士兵赶到城外,杀得一干二净。

但是,亦纳勒术依然守在内城,进行着最后的抵抗。他开始为自己的轻率之举引来蒙古大军来袭而后悔。

亦纳勒术虽贪婪,却是一名勇将,而且一向忠于摩诃末。摩诃末明知他私吞了大部分蒙古使团的财物,却没有怪罪,亦纳勒术至今对摩诃末抱有感激之情。

“虽然代价很大,但是我不会将讹答剌城拱手相让。”外城陷落之后,亦纳勒术依然在内城奋力抵抗,战斗又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最终,蒙古军还是攻入内城。亦纳勒术被围困在自己的营帐中,亦纳勒术身边只剩下两个部下和几个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