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纵横大师(第7/7页)

有“咱们的部队”在山西,准帮您看好那个不安分的阎老西。

萧振瀛还表示,二十九军有意找机会北上,从晋南开进晋东,对西北军的“世仇”阎锡山负起监视的任务。

这帖药正治蒋介石的心病,后者立刻转忧为喜。

既然笑了,下面这个口就比较好开了。

二十九军恨阎入骨,非常愿意为您效忠,不过他们现在遇到了点小困难,缺乏经费。

这个容易。

蒋介石当即刷刷两笔,拨特别费每月三十万,并承诺追加每月军饷。

 

萧振瀛依靠他的纵横术终于使穷困潦倒的二十九军过上了像样一点的生活

 

这趟回来,萧振瀛一次就先带回了两个月的特别费:六十万!

随银子在一起的还有清单,就像现在的工资单一样,给你详细标明每月增加的各种军饷收入,对此,那些苦惯了的原西北军老兵都觉得非常稀奇,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是可以拿这么多工资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西北军的时候,基本就只能管个饱饭,每月只能发几元钱“鞋袜费”,就连这也从来没有发全过。

经过萧振瀛的上下打点,这支寄人篱下的部队也开始过上了像模像样的生活。

强中更有强中手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没过多长时间,有人来赶他们了。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阎锡山摆起一张臭脸,对二十九军下了逐客令。

当然,他如果公开这么做,还是有些难度。因为早先山西省主席徐永昌临时当家的时候,出于同室操戈之谊,已经答应二十九军可以驻留了。现在反悔,感觉上会很没面子。

不过这个难不倒老阎。他别的没有,鬼点子还多的是,其中一个就叫做:借刀杀人。

很快二十九军就接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说是要把部队调到江西战场上去。

接到电报,二十九军高层都炸了窝。

江西那是个大火坑啊。对地方部队来说,跟发配充军没什么两样。

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中央来的电令,看上去谁也没辙。

编制给你,饷银给你,你说不去打仗,难道想反叛不成?

但是二十九军有一个萧振瀛,他似乎什么时候都有办法。

南京政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要把我们从山西调走?不用问,肯定是阎老西出的馊主意。

你让我们走,我们偏不走。

萧振瀛不找蒋介石,他去找张学良。

做这种事,得有帮手。萧振瀛的帮手,就是同为谋臣的秦德纯。

秦德纯到东北军中四处放风,说阎锡山回太原后要坐大了,根本不把东北军放在眼里,而且他还记着中原大战时东北军从背后捅他一刀的一箭之仇,一不留神,没准会如法炮制,从背后反过来也捅你们一下。

张学良本来对阎锡山回到太原就心存疑虑,听到之后更是又惊又怕。

这时候萧振瀛找上门来,并且毛遂自荐,说二十九军愿意帮东北军监视阎锡山。

有人肯帮我们挡子弹,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少帅马上点了头。

这边阎锡山为了“恭送”二十九军出晋,专门派了代表过来,指定线路,沿途还安排各县进行接待,什么大鱼大肉,甚至毛巾香皂都应有尽有,就准备打发这帮人尽快离开,越早越好,越远越爽。

当着太原代表的面,萧振瀛对二十九军官兵训话,让他们吃了喝了拿了以后,千万不能忘记“阎司令”的恩情,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亦不能淡忘其意”。

太原代表很满意,走了。

第二天,二十九军忽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又返回晋东。

此时,阎锡山却还坐在家里想美事呢,听到消息,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让他们滚蛋,怎么又回来了?

一打听,明白了,正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着了一个叫萧振瀛的小子的道。

转弯抹角不行,只能直来直去了。

阎锡山派人找到萧振瀛,明白告诉他,这是山西的地界,其他部队不准任意驻扎。

萧振瀛的回答是:山西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中国的部队,所以愿意驻哪里就可以驻哪里。

听上去正气凛然,其实也蛮有点耍无赖的味道在里面。

中国地方这么大,哪里不好去,你们怎么就愿意驻我们这儿?

可是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情况下,不耍无赖,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应对办法。

阎锡山自以为脸皮已经很厚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要强,一时也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他到蒋介石那里告御状,后者却再也不提让二十九军南下的事了。

不用说,背后当然是张学良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