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军路(第7/14页)

滨湖各县为第六、第九战区接合部,军事上划归六战区,行政上则属湖南,一直是第九战区的著名粮仓。一女嫁两夫,薛岳对此一直不大爽,丢了滨湖之后,他更是气急败坏,大骂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不力,孙连仲请他接济军粮,他就在电文上批道:“你丢了我的粮仓,我哪里还有粮给你!”

孙连仲是指挥不力,王缵绪是作战不力,薛岳直接给王缵绪挂去电话,说:“你那个赵师长,听见日本鬼子来了就跑,据说把帽子都跑丢了,叫啥话!”

薛岳所说的赵师长是第149师师长赵璧光。王缵绪换了个战区,本想把心情换成轻舞飞扬,结果却是鸡飞狗跳。羞愤之下,他只得学着王陵基挥泪斩马谡,把赵璧光等一干责任人员全部撤职审办,第149师也干脆改为后调师,人枪统统拿去补充了其余各师。

让王缵绪庆幸的是,横山勇在滨湖之战后并没有继续穷追,好歹放了他一马。

不是横山勇要留下“剩勇”,而是人家有更高的目标,所谓滨湖之役亦不过是虚晃一枪。紧接着,日军便挥师向西,往宜昌方向猛插,于是有了石牌战役。

石牌战役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得轰轰烈烈,在抗战史上可以浓墨重彩地书上一笔,可惜它跟王缵绪基本无关。

有关系的是五个月后的另一场会战,即常德会战,又称常桃会战(常德至桃源)。

1943年11月2日,横山勇再施虚实结合战术,明攻石牌,暗取常德,当孙连仲意识到这一点时,留给他部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孙连仲采取了与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相仿的战术,即以第七十军所属“虎贲师”守常德,以王缵绪在滨湖至常德这一段进行节节抵抗。

从孙连仲所布阵法来看,王缵绪的角色和使命毫无疑问就相当于杨森,可惜的是杨森只有一个,第二十军也只有一支。

第二十九集团军开始打得尚可,还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三艘机帆船,但随着日军强渡澧水,防守阵形立刻就被打乱了。

当日军迫近位于桃源的集团军司令部时,王缵绪身边已无守备部队,他顿时手忙脚乱,赶紧下令往常德两边的山区全线后撤。

都撤到山里面去了,只有许国璋与师部被日军截击于常德附近的陬市,并陷于三面包围之中。

1943年11月20日,激战一天后,许国璋清点身边官兵,连幕僚在内已不足两百。

他激励部属说:“我们被三面包围,后面又是深不可测的沅江,既无渡船,气候又冷,与其当俘虏被侮辱杀害,或落水淹死,不如为国奋战而死。”

言罢将剩下的人分成两队,他与副师长各领一队,乘夜进行突围。许国璋手持步枪,冲在前面,途中连中两弹,兵员也所余无几,但仍没有能突得出去。

许国璋受伤后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卫士以为他已阵亡,便将其抬到一座草房里。

正在这时,有两个渔民驾着船从沅江上驶来。他们本已离开,为川军浴血奋战的情景所感动,又临时返回接送幸存者。

许国璋的“尸体”也被送到一座农家小屋暂放,等待天明启渡。许国璋醒来后,从卫士嘴里得知军部已全军覆灭,不由失声痛呼:“我是军人,应该战死沙场,你们准备把我运送到对岸,是害了我呀!”

语毕又昏厥过去。再次醒来时,他乘卫士不备,拔枪自杀。

第二十九集团军提前丧失了屏障作用,虎贲师在常德孤军奋战,可惜整个战局与长沙会战时已不能相比,最后,虎贲师整整一支主力精锐近乎耗尽,常德失陷。

虎贲不是盖的,第十一军在常德同样遭遇了空前伤亡,横山勇无心待在常德,随后便率军撤退。这时第六、第九战区增援部队赶到,王缵绪率军趁势跃出,随同追击,但战果寥寥,原先丢掉的滨湖地区也一个都没能抢回来。

从争夺川省主席开始,王缵绪和王陵基这“二王”就成了一对欢喜冤家,往往其中一个丢了钱包,另一个马上就能捡到皮夹子,王陵基派兵杀到。

上次浙赣会战派了一个团,如刘新甫所料,未能有多大斩获,这次常桃会战,薛岳和王陵基都下决心要派出有力部队。王陵基没派第三十四师,派的是出援总能有所建树,曾在上高会战中一鸣惊人的新十五师。

人们对旅行有这样一种定义,说它是把你从自己活腻的地方移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新十五师的特性就是对“旅行”情有独钟,有时在家里看上去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儿,可是一出远门就特别兴奋,活脱脱一个军中“背包客”。

新十五师星夜兼程,到达预定战场后,出手便来了个拦腰截击。那种杀气和不羁的眼神,分明是要将对手往活腻的方向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