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10/23页)

飞机不中用,飞行员也很差劲。好不容易从上海聘了一个德国老外,这哥们为了炫技,从空中扔了两颗手榴弹下来,结果不偏不倚地落到人群中,伤了不少人——瞧这点眼力,幸亏没扔炸弹,否则便是不折不扣的大惨案。

刘湘也想过招收本地青年进行培训,但空军不是一般兵种,对飞行员的要求非常之高,所招收人员大多不合格,短时间内也难以培养成才,最后仅几个人能聊以充任。

够简陋够低能吧,可是刘湘狠就狠在,四川空军独此一家,刘文辉又缺乏高射炮,无法阻挡飞机的来去和轰炸。

倒是刘湘自己小心翼翼,他不敢让飞行员多带炸弹,怕这些技术粗糙的小子瞅不准目标,把炸弹全丢到平民堆里去。

四川大内战当时已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盯着看,一旦因此出现“平民重大伤亡”,刘湘跑都跑不掉,因为飞机炸弹别无分号,就他能认领。

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空军都仅仅只能起到一个侦察和威慑的作用。那些飞行员也应付差事一般,架着他们的破飞机,到对方阵地上空漫不经心地兜上一圈就回来,反正只要保证自己不掉下去便没问题,就算不扔炸弹,往下面“自由落体”几颗手榴弹也算立功了。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是百分百保险,空军飞行队长自恃技术比其他人要好,飞行高度降得过低,结果差点就被地面机枪给打死,吓得他赶紧将飞机拉起,再不敢逞强了。

空军不过玩个时髦,真正给刘湘挣面子的还得数水军。

川人幽默风趣,有人给刘湘做了一首打油诗,其中有一句是“警告沿江柏木船,浪沉兵舰要赔钱”,一般说来,只有军舰“浪沉”木船,哪有木船“浪沉”军舰的道理,其实就是打趣刘湘的军舰又破又旧。

另外还有人说所谓的军舰,不过是从前吴佩孚留下的两只小艇,刘湘接收过来之后,也就放上几十个步兵,摆上机枪迫击炮便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充数了。

其实他们都说错了,至少在四川境内,刘湘的水军没那么差劲。

水军主力舰共有三艘,其中两艘浅水炮舰系在上海定制,由德国造船工程师主持设计,设计时参考了川江的水流特点,属于量身打造,刘湘分别将之命名为“巴渝”和“长江”。

要说寒碜一点的,应该是第三艘军舰,原来是一艘川江商船,改装后命名为“嵯峨”。刘湘就以这三艘军舰组成川江公安舰队,任命重庆籍的蒋逵为舰队司令。

有句俗语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但实际上蜀中人才向来灿若群星,只看你需不需要他们而已。蒋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商船学校和航空学校的双料生,出过国见过世面,既能指挥海船,又能驾驶飞机,称得上是难得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刘湘招纳到蒋逵之后,便将水空军都交其掌控。

当时二刘各据川江的一半,刘文辉据有上半段,即从乐山到泸州再到重庆上游的江津。刘湘即沿川江分段进击,这使得江上同样没有对手的川江舰队得以一出场便唱起了主角。

“巴渝”、“长江”的设计为头尾安炮,旁设机枪,蒋逵在率舰队向江津驶近的过程中,遭到岸上刘文辉部队的射击,他下令以机枪对守军,以大炮对工事,分别予以还击。

蒋逵回川前,在北洋和北伐军中都曾服役,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这么做,不在于杀伤对方,而是为了施行心理战术:当前线守军听到枪炮声由远而近时,说明舰队向江津开去;炮声再由近而远时,则说明舰队已驶近江津,抵抗没有意义了!

刘文辉所部既无水军,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江上拦截,水下连个障碍物都没有,舰队轻而易举地就越过了岸上的火力。

刘文辉的前线部队果然就慌了,地面还没怎么交火,便纷纷向城内退去。

到达江津附近后,蒋逵下令舰炮不得停顿,继续向江津城的后方轰击,同时指挥空军朝城里投弹——哪怕全是手榴弹也无所谓,重点玩恐怖游戏。

早在江津之役前,刘文辉已抽调重兵至成都,导致江津守军较为薄弱,他们先是已给前线退兵搅乱了心神,再让蒋逵一吓唬,担心后路被包抄,很快全都弃城而去。如果江津的丢失还触动不了刘文辉的神经,江津之后的泸州就不同了,这里是他的经济命脉,丢不得。

刘文辉不敢怠慢,虽然他当时正要对田颂尧发起省门之战,但仍抽出两旅精锐驻守泸州。同时,鉴于江津之役的教训,他又把所有能集中的大炮都集中起来,放置在泸州江岸边,以建立炮兵阵地,另外也象征性地在水下布置了一些障碍物,不过由于缺乏水雷,并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