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兄弟阋墙(第6/23页)

“哼!一群刁民!眼里只有他是吗?那就等着,本王很快就会让你们永远看不到他的!”李元吉嘴里轻轻嘀咕着。

不过,不管心里有多恨,有多酸,李元吉还是让自己的脸上挤出了些许的笑容。虽然这笑容在他那略显古怪的脸上比哭还难看,可他还要笑,他要用笑来麻痹李世民。因为,只有麻痹了他,自己的计划才能顺利实施。

这次,李元吉要实施他的再一次谋杀计划。

随着龙撵的远去,秦王李世民坐在马上的身影完全看不到了,就连御林军也变成了微小缩影时,大街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才开始松动,说话声、吵闹声重有又响起。

“陛下和秦王殿下、齐王殿下一起出宫,是要干什么?”有人问,没人答。

这次,李渊是要带着两个儿子去围猎。

此次围猎不是李渊的主意,而是齐王李元吉特意提出来的。李元吉对他的父皇说,经过杨文干事件后,他终于意识到,只有他们兄弟三人同心同德,才不会被宫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李渊何曾听到过李元吉说这么有道理的话?他既惊又喜,连连夸赞李元吉,说他懂事了。

“想不到,这杨文干谋反还有教育作用!”李渊想。

“父皇,上次去仁智宫避暑,被那叛逆贼子杨文干扫了兴。现在正是狩猎好时机,这几日天气又不错,儿臣听说那渭北尧山水草丰美,猎物丰富。可否允许儿臣陪同父皇去那里狩猎几日,放松放松心情呢?还有,好久都没有和二哥一起去狩猎了,以前儿臣不懂事,老和二哥作对,这次想……想趁此机会和二哥多聊聊……解除误会……”李元吉又说。

李元吉的演戏功底不比李渊和李世民差,说到后面的时候,竟然假装拘谨起来,这一拘谨,让李渊更加相信他的话是发自肺腑的,脸上的惊喜也就更深了。

“好!好!四郎真懂事了!真懂事了!朕……高兴!高兴啊!哈哈哈……”

李渊放声大笑。这也是他近段时间以来,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他怎么可能不笑呢?怎么可能不开心?如今,天下还算太平,也暂时没有外患的侵扰,唯一让他担心和忧心的就是他的三个皇子。三个皇子间的钩心斗角已经让他苦不堪言了。可如今,就在他不知怎样才能让他们三兄弟和睦相处时,那平素最不懂事的四郎竟然想通了,竟然主动和二郎和解了,这不是大好事是什么?

李渊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四郎都能主动和二郎和解,一向顾全大局的大郎,以及聪明的二郎,还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其实只要他们不争抢,以后的天下,还不就是由他们兄弟俩(李建成和李世民)掌控吗?

李渊当即同意去渭北尧山狩猎,其实,杨文干事件已经让他劳心劳力,很是疲累了,本没有去野外的想法,更没有围猎心思。可既然四郎主动向二郎示好,他这做父亲的还能不赶快给制造一个平台?创造一个条件?

李世民得知父皇又要他陪同去狩猎,而且是和李元吉一起去时,心里顿时生出疑惑来。他们想干什么?

杨文干事件发生后,李世民很是被动。父皇对此事的处理让他知道,父皇已经知道了真相,知道了这是自己的一场阴谋。

“真是没吃到鱼,反惹了一身腥啊!”他无数次后悔没有考虑周全,不仅没能让父皇废了太子,还让父皇开始疏远他。

“乔松兄、克明兄!父皇突然又让我和四郎陪他去围猎,还让太子监国,是否有其他用意?”李世民心里乱时,就会问他的智囊——房玄龄和杜如晦。

“很难说!也许是陛下身心疲累,想要出去散散心呢!”房玄龄说完,停了半晌又说,“殿下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李世民摇摇头说:“也许是我太谨慎了,我只是觉得这段时间父皇对我很冷淡,怎么突然又要我陪他去狩猎呢?”

“确实有些突然!”杜如晦说,“不如先打听一下,看陛下为何突然提出狩猎吧。”

李世民点点头,让长孙无忌去向屈突通打听。很快,长孙无忌从屈突通那里得到答案,说这次出去围猎是齐王的主意。

“四郎?”李世民大愕,“他痴迷打猎是不错,可和父皇一起打猎,岂不是要受很多约束?何况还要我一起去!”

“我也有这样的怀疑。”长孙无忌说,“可屈公说我多虑了,还说齐王是想和二郎你缓和关系。”

“缓和关系?”李世民先是冷笑一声,随即哈哈大笑,“你说四郎要和我缓和关系?哈哈……这可真是个笑话!他恨不得想杀了我,怎么会想和我缓和关系?”

长孙无忌一脸严肃,由着李世民笑,不说话。

“无忌兄,你说,这四郎想干什么?会不会是个阴谋?”李世民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