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9页)

1870年以前曾国藩得到的所有荣誉衔都来自军功。1853年,他在安徽和州败太平军,赏戴蓝翎[14];1854年,因收复含山有功,赏戴单眼花翎[15];1863年,他的军队从太平军手中收复苏州,加太子太保,赏穿黄马褂,这是最高的军功奖;1864年南京陷落,太平天国覆灭,皇帝封他为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16];1868年剿平捻军后,朝廷又将由于捻军曾一度冲破他的包围圈并威胁到京师而褫夺的他的那些荣誉衔赏还给他,并授协办大学士。[17]

到1870年,李鸿章已经成为疆臣领袖,但还并未到达他一生飞黄腾达的顶点,在此后的25年间,他成了清王朝的栋梁,因为他是中国事实上的外交大臣,中国北方所有陆海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发展帝国工商业并实际上垄断了北方所有工商企业的主要企业家,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信顾问。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美,没有几位政治家肩负过如此重大的责任,他堪与俾斯麦、格莱斯顿和伊藤博文相媲美。

李鸿章生平的这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870年,是年,在任直隶总督的同时,他开始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负责上海以北所有条约口岸的对外通商事务。[18]正是通过这一职位,他得以跻身于中国外交界。1871年,他与日本谈判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条约,他是1871—1880年间与日本谈判琉球归属问题的中方首席代表,1874年日本派兵讨伐台湾(Formosa)时他还参与了台湾防务的筹划。70年代,他与英国人在烟台(chefoo)谈判解决了马嘉理案(the Margary case)(1876),并且劝告朝鲜与日本(1876)、美国(1882)及欧洲国家就通商事务进行谈判。80年代,李鸿章卷入了中法外交纷争和军事冲突中,这场冲突导致了1885年的中法战争;也是在这10年间,他试图恢复中国在朝鲜的地位、恢复中国对朝鲜的控制,他干得很成功,1882年他与伊藤签订协定,遏止了日本的侵朝阴谋。1885年英国人占领巨文岛(Port Hamilton)后,李鸿章狡黠地利用英国人对俄国扩张的恐惧,成功地使其撤离了该岛。1886年,他建议与梵蒂冈建立直接的联系,以之为更加有效地控制中国基督教事务的手段,但是由于法国的干预而未获成功。1893年朝鲜局势恶化之时,又是李鸿章尽力压制着“主战派”(war party),使其没能轻举妄动,也是他就此事与日本谈判,1894年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以后,又是李鸿章的陆海军与日军血战并被击败,当然大丢面子的也是李鸿章。[19]

除了保持住淮军是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外,李鸿章还创建了自己的海军,并于1885年被委派为新设立的海军衙门的会办大臣,这一职位使他具有了控制全国海军事务的权力。为了充实其陆海军人员及装备,他建立了水师学堂(1880)、武备学堂(1885)、船坞、兵工厂、技术培训学校以及从旅顺港(Port Arthur)到山东的一系列防御工事。为收回中国经济利权,他还开办了各种工商企业。1872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轮船公司,随之又开办了中国第一座近代煤矿(1877)、铺设了第一条铁路(1880)、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1881)、兴办了第一座棉纺织厂(1882)、创立了第一座近代金矿(1887)。[20]为了表彰他对中国的贡献,清政府授予他大学士衔(1873,有清一代只有两个满人、两个汉人享有过这一名誉衔)[21],加太子太傅(1879)[22],并赏戴三眼花翎(1894,此前这一荣誉只授予满洲王公)。[23]李鸿章在1895年失势以前,已经取得了在满族统治下其他汉人(如果有的话,也为数极少)还从未得到过的权倾朝野的赫赫声势。

与其官位相称并被倚为支柱的,是李鸿章的万贯财富。在中国,财富主要是通过当官来罗致的。与中国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李鸿章也是利用其职权积聚了一大笔财富。谣言盛传,说李鸿章的财富不可胜计,据说在他死时其财产约4000万到5亿两白银——相当于4200万到5.35亿美元。[24]然而,没有人真正知道李鸿章的财产到底有多少,在这个问题上唯一可靠的具体证据,是1904年4月4日在李鸿章当时尚存的子孙之间订立的“合同”,这个合同分的是李鸿章的不动产。该合同代替了遗嘱,是直到丧事结束后才写就的。李鸿章的遗产是在其长子李经方、已故次子之长子李国杰、四子李经迈之间分割的。合同条文如下:

1.庄田十二块、坟田一块、堰堤一道,安徽桐城县城内产业四处,另加省城安庆房地产十四处,均留作李鸿章发妻周氏祠堂开销之用。由经方经管。

2.合肥县撮城庄田一处,留作祭祀葬于该处之李鸿章两妾及经方发妻开销之用。由经方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