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Stereotypes 成见(第6/7页)

Three men on the Bummel)中所描写的清洁、正直而遵守法律的德国。这诗句如此“德国化”,如此意味隽永,以至于演化成一句谚语。除了干巴巴的释义,我无法把它译成意大利语:“Nicht sein kann, was nicht sein darf.”(未必之事,必不发生。)

这是一首象征性小诗的寓意。帕姆斯特伦(Palmström)是一名非常遵纪守法的德国公民,在一个禁止车辆通行的街道上被车撞倒。他浑身伤痕地爬起来,并思考这件事。如果车辆禁止通行,车辆就不会通行,也就是说,没有车辆通行,那么他不可能被车撞到,这是“不可能的现实”——“Unmögliche Tatsache”(这正是这首诗的标题)。事实上,他一定只是做了一个梦,因为“在道义上不允许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存在”。

人们必须要提防事后之智和刻板成见。更广泛地说,人们必须提防一个更常见的错误,那就是用当前、当地的尺度去衡量遥远年代和地点所发生的事情。当相隔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增大时,这样的错误更加难以避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决定了并非专家的我们,去理解《圣经》或荷马史诗,甚至希腊语或拉丁语的经典文章,是如此艰难。当时的许多欧洲人(不仅当时,也不仅欧洲人)的行为方式正像(并仍然像)帕姆斯特伦一样,否认不应该存在的事物的存在。曼佐尼精明地将敏锐意识(Good sense)同一般常识(Common sense)区分开来。而根据常识,人在受到威胁时会抵抗或逃跑。然而,当时犹太人受到的威胁,尽管在今天看来如此明显,在当时却由于人们有意的不肯相信、精神阻滞、以讹传讹以及自我催化的安慰性“事实”而变得混淆不清。

在此,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反问:我们——即将迎来20世纪以及千禧年最后十年的人们,我们的生存有多安全?更具体地说,我们欧洲人有多安全?据我们所知,而且并没有理由怀疑,在这个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上,存储着大量核武器。如果把这些核武器分给每个人,那么每个人的核武器相当于三四吨TNT的量。哪怕仅使用其中的百分之一,就会立刻导致数千万人的死亡,以及全人类(事实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因损害。也许只有昆虫能幸存下来。此外,在最小的可能性下,第三次世界大战,哪怕仅使用常规武器,哪怕仅是战争的一部分,这场战争也会蔓延到我们的土地上,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脉,从北冰洋到地中海。这场威胁与20世纪30年代所面对的威胁是不同的——更遥远,更广泛。一些人认为,这种崭新的、无法破解的威胁与历史的魔鬼有关,而非人类的魔鬼。它针对着每一个人,所以是特别“无用的暴力”。

那么怎么办?与那时的恐惧相比,今天的恐惧是否更有依据呢?当这场大战成为现实之时,我们正像我们的父辈一样盲目。瑞士和瑞典有防核地下掩体,但是他们有一天回到地面上时会发现什么呢?还有波利尼西亚、新西兰、火地岛和南极洲,这些地方可能会保持无军事化。现在获得一份护照和签证要比战时容易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走?为什么不离开我们的故土?为什么不“事先”逃走呢?


  1. [1] 诺伯托·博比奥(Norberto Bobbio, 1909.10.18—2004.1.9):意大利哲学家、法学家、政治科学家。著有《共和的理念》等书。

  2. [2] 《蝶舞》(Papillon)由法国囚犯亨利·查理(Henri Charrière)撰写的一本回忆录,记述了作者从法属圭亚那的流放地逃跑的故事。本书1969年出版于法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 [3]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 1897.10.29—1945.5.1):纳粹党宣传部部长,纳粹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

  4. [4]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Palmiro Toglialti, 1893.3.26—1964.8.21):政治家,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

  5. [5] 皮埃特罗·桑德罗·奈尼(Pietro Sandro Nenni, 1891.2.9—1980.1.1):政治家,意大利社会党总书记。

  6. [6] 朱塞佩·萨拉加特(Giuseppe Saragat, 1898.9.19—1988.6.11):政治家,意大利共和党主席。

  7. [7] 盖塔诺·萨维米尼(Gaetano Salvemini, 1873.11.8—1957.9.6):意大利法反西斯政治家,作家。

  8. [8]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 1901.9.29—1954.11.28):物理学家,1938年获诺贝尔奖。

  9. [9] 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Emilio Gino Segrè, 1905.2.1—1989.4.22):物理学家,1959年获诺贝尔奖。

  10. [10] 莉泽·迈特纳(Lise Meitner, 1878.11.7—1968.10.27):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弹之母”。

  11. [11] 阿尔纳多·莫米利亚诺(Amaldo Momigliano, 1908.9.5—1987.9.1):意大利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