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7/9页)

柴禾挥了挥手里的大刀片子,气势汹汹地:“你要是想糊弄左爷,我手里的家伙儿可不认得你是谁!”

庄虎臣满脸堆笑:“左爷,您放心,您就放心吧!”

在荣宝斋的大门外,左爷带着喽啰们扬长而去,宋栓冲着他们的背影气得直跺脚:“这不是生吃吗?”

庄虎臣万分无奈地摇着头:“唉,谁让咱是坐地刨坑儿、开铺子做买卖的呢。”

宋栓不服气:“咱本本分分做买卖,就该挨他们欺负?”

庄虎臣没接他的话,而是注意起过往的行人。街上,只见义和团的散众和各色闲杂人等混迹在人流中,庄虎臣很是不安,他吩咐宋栓:“今儿个市面儿不大干净,咱早点儿上板儿吧,别再让人敲了竹杠。”正说着,远远地看见得子的媳妇怀里抱着孩子,身后跟着背着大包小包的几个义和团团众从东边走过来,庄虎臣皱了皱眉头:“栓子,去,接一把。”

宋栓迎上去,领着众人一边走一边逗孩子。得子的儿子两岁多了,脑袋顶上留着一撮毛儿,后面梳着一根细细的长命辫,认生,宋栓一逗他,赶紧趴在妈妈的肩膀上了。

得子媳妇到了荣宝斋门口,先给庄虎臣行了个礼,庄虎臣问道:“你来,事先没告诉得子吧?”

得子媳妇有些腼腆:“没来得及。”庄虎臣指着众人:“他们……”

“这些都是俺哥在义和团的兄弟,俺哥吩咐他们送俺过来。”众人冲庄虎臣抱拳,庄虎臣回礼:“各位受累,里边儿歇会儿。”

众人把身上的包袱放在门口,为首的一人答道:“不啦,人送到了,我们就告辞了。”

得子正在西厢房里倒腾砚台,宋栓进了后院就大喊:“大伙计,出来看看,谁来啦!”

得子出来一看,先是一怔,接着是既高兴,又起急:“我说姑奶奶,您怎么这个时候来啦?”

“俺……俺是跟着哥来的,俺怕你想孩子……”得子媳妇怯生生的,得子见着儿子很是兴奋,赶紧抱过来亲了两口,孩子认生,被得子弄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挣扎着找妈妈。得子媳妇边哄孩子边说:“你要是忙,俺们就不多待。”得子乐得合不拢嘴:“来都来了,还什么多待少待的……”

“就让他们先安顿在东屋吧。”庄虎臣吩咐着,得子眉开眼笑:“谢谢掌柜的!”

驼铃响处,霍震西一行人骑在马上沿大路而来,他们的身后是长长一队驮着货物的骆驼和马匹。与霍震西并肩而行的是一个身材高大、虎虎有生气的年轻人,他叫马文龙,是个回族武师,也是霍震西的助手。霍震西看了看天色:“文龙啊,你告诉一下前面,走得快一些,不然天黑之前到不了鸡鸣驿。”

“我马上去催促他们,不过……”马文龙回头看了看:“再怎么赶恐怕也快不了多少,驮子里有一半是生铁,实在是太沉了。

霍震西叹了口气:“唉,心里急啊,靠驼队运生铁,再用生铁打造出刀剑,我们的起事得拖到猴年马月?这样太慢了。”

“是啊,昨天我在南河沿碰见一队董福祥的武卫军,有几百人,大概是去支援东交民巷的,我注意到他们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来复枪,如今官军的火器越来越强,照此下去,我们靠刀剑取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马文龙的话里透着忧虑。

“那也得干到底,准备了这么多年了,不能因为手里家伙不如人就不干了。”霍震西态度坚决,马文龙看着他:“大哥,我来京师之前,受了首领的委托,要我负责你的安全,希望大哥能配合我。”

“没事,”霍震西满不在乎,“京城里这么乱都没事,现在离开京城了,还能出什么事?”

“那也马虎不得,我只求大哥一件事,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都由我来对付,大哥不要主动介入,除非我死了。”

“文龙,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霍震西眺望着前方,马文龙很固执:“不,大哥,你得答应我!”

霍震西收回了目光:“好吧,听你安排,这总行了吧?”

“谢大哥啦!大哥的位置就在队伍中间,没有我同意,不要走到队伍的前面。”

“我听你的,兄弟!”

“我到前面关照一下。”马文龙策马向前奔去。

昌平阳坊的大路边,装扮成剃头匠的康小八正在端着烟袋抽炯,他已等得有些心急,突然,远处响起了驼铃声,康小八立刻站起来,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用一块黑色的蒙面布蒙住脸,然后走出了剃头棚。他站到了大路中央,双臂抱在胸前,冷冷地望着走近的驼队。

走在最前边的马文龙也发现了康小八,他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机警的亮光,右手迅速从镖囊里掣出了两支梅花镖夹在了指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