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会议(第9/9页)

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走出了位于莫斯科附近新奥加廖沃的苏联领导人的乡间别墅,来到了大克里姆林宫参加合约的签署仪式。在此之前,他们在乡村别墅内交谈了五个小时,没有预先规定的议程,两人试图在核武器威胁消除后,勾画出新的世界秩序。戈尔巴乔夫后来把这次非正式谈话称为他个人外交政策的“荣耀时刻”,并且戏称为“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认为,“美苏两国从过去直到前不久,一直把对方视为死敌,它们对彼此的仇恨快要把全世界卷入巨大的灾难中”,可是,这次会谈是个转折点,将促进“两大巨头的政策达成一致”。如果事情就按照戈尔巴乔夫所设想的那样发展,世界将被苏美共同管理,苏美两国不仅能和平相处,还能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27]

戈尔巴乔夫坐在开放式的阳台上,一边俯览着莫斯科河,一边向美国总统讲述他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观点。戈尔巴乔夫的翻译帕维尔·帕拉日琴科事后回忆那次谈话的要旨是:“世界日渐多样化和多极化,但是世界需要轴心,我们两个国家就能成为轴心。”尽管这位苏联领导人在他的回忆录中并没有使用“轴心”这个词,然而,可以确信无疑的是,翻译所说的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本质。

戈尔巴乔夫准备就广泛的议题展开讨论。因为欧共体似乎不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实力渐长,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所以,他希望在对待欧共体的问题上,美苏能有联合政策。他还希望在对待人口数加起来超过20亿,正在不断崛起的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态度上,美苏能站在同一阵线。对待麻烦不断的中东地区以及在世界权力平衡中作用尚不明确的非洲问题上,美苏也能保持一致。

老布什虽然善于接纳他人意见,可是一贯行事谨慎。他私下里对戈尔巴乔夫的观点一定很怀疑。老布什在回忆录中写道:“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一个人滔滔不绝,我却不想插话,发表评论。可是,他却认为这不是个人独白。”戈尔巴乔夫的翻译回忆说:“布什表示同意了,虽然没有说很多,但是,他愿意以合作的方式同戈尔巴乔夫就一些美国人以前根本不让苏联人触碰的事情进行交谈,这表明了他的态度。”

老布什向苏联主人保证,虽然他要承受来自美国右翼和左翼的政治派系的压力,但他还会尽力使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改革取得成功。右翼分子想抓住苏联的弱点,摧毁这个冷战时期的老对手,左翼分子则哀叹苏联一直违反人权的状况,老布什反对利用苏联的弱点打击它。

苏联人以为他们的声音被倾听了,因此欢欣鼓舞。戈尔巴乔夫后来怀旧式地回忆:“我们为未来而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顾问阿·切尔尼亚耶夫是极少数参加新奥加廖沃非正式会谈的苏联官员之一,几天后,他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些想法:“我们(美苏)的关系比和我们以前的社会主义‘伙伴’国家的关系还要亲近,不拘泥于形式,不假仁假义,不称兄道弟,不屈尊顺从。”[28]

苏联人迫切渴望得到美国新伙伴的支持,并且认可他们的平等地位,但这次给苏联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会谈,却没有引起美国人多少关注。富有经验的、同样谨慎的斯考克罗夫特在会后回忆他的感受时说:“会谈让人满意。我们终于搞妥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新时期战略性核军力合理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9]

在老布什的回忆录中,当他讲起这次新奥加廖沃会谈时,没有提到任何苏联提出的关于制定苏美共同政策的建议。苏联人认为老布什在听他们讲话,可是他真的听进去了吗?条约签署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发生的小插曲恰恰暗合了他们对会谈中提到的美苏特殊关系的态度。

当戈尔巴乔夫进行开篇致辞,颂扬这次峰会的精神和取得的成果时,正戴着耳麦、听着同声传译的老布什转向了戈尔巴乔夫,笑着说:“你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到。”是设备出现了故障。戈尔巴乔夫焦虑地问道:“你现在听得见我说话吗?现在听得见吗?”布什能清楚地听见他讲的俄语,但是一句也听不懂。混乱持续了几分钟,直到系统最终被调试好。小小危机结束后,戈尔巴乔夫问:“我知道,我的观点你差不多都同意,对吗?”老布什听完翻译后,用他的招牌方式回答:“我听到的,我都喜欢。”

从老布什的回忆录来看,戈尔巴乔夫在新奥加廖沃向他提出建立苏美联合的世界新秩序的建议直接被忽略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