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3/10页)

中正学社的两个人一诧,飞快地对望了一眼,其中一人望向军统那人:“请问您是……”

军统那个头儿:“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统一行动,不要问了。我们的任务是在外面监控,请你们以学联的身份立刻将里面的何孝钰和谢木兰请出来。曾督察来的时候,不能让任何人看见。”说完,转身向马路对面走去。

又望了望远远近近、明处暗处站着的那些人,两个中正学社的人再无怀疑,一人警觉地扫视着四周,一人转身去敲外文书店的大门。

门开了。

何孝钰满脸警觉,谢木兰满脸惊诧,望着那个学联的同学,听他急促而低声地把话说完了。

何孝钰立刻质疑:“为什么不先上去向梁先生汇报?”

中正学社那人:“梁先生和方大队长在一起。外面都是军统的人,方大队长知道了一定会引起冲突,你们在这里便会卷进去。因此学联指示,叫你们先离开……”

“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明天给各校师生发粮的事,有什么说不清楚的?”谢木兰声音好大,显然是有意让楼上的方孟敖和梁经纶听见。

那人立刻变了脸色,望向二楼,紧接着低声对何孝钰说道:“孝钰同学,请你听学联的安排,立刻带谢木兰同学离开。”

谢木兰嗓门更大了:“梁先生就在楼上,你们叫我们听哪个学联的安排?”

那人急了:“会把军统的人引进来的!何孝钰同学,请你立刻制止谢木兰同学,赶快离开!”

谢木兰最生气的就是他们一直将自己排除在学联之外的这种态度,更大声了:“那就让军统的人进来,趁我大哥在,跟他们斗争……”

“木兰!”何孝钰还真出面制止了,“你不是一直追求加入学联吗……”

“我已经加入了!”谢木兰负气嚷道,“梁先生今天批准的!”

不只是何孝钰,那个中正学社的人也僵在那里。

一楼谢木兰的声音如此响亮,二楼房间当然都听见了。

梁经纶望向对面的方孟敖,只见他依然在埋头看书,心中一阵翻涌。

因为双重身份,梁经纶时刻要面对共产党城工部、学委的考验,还要不时受到来自铁血救国会内部的猜疑,好在每一次他都挺过来了。唯有这一次,面对这个方孟敖,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时听到楼下中正学社的学生在叫何孝钰和谢木兰离开,他一时也分不清是城工部学委的行动,还是铁血救国会的指示。

“那让我上去!”一楼又传来了谢木兰的声音,“叫我大哥下来,对付他们!”

梁经纶又望向方孟敖。

方孟敖依然没有反应。

不能再这样被动了,梁经纶径直走到二楼门边,开了门,站在楼梯口:“孝钰同学,你带木兰同学先回去。”

楼下的何孝钰竟没有回话。

梁经纶语气严厉了:“欧阳同学!”

——楼下那个中正学社的学生原来复姓欧阳。

梁经纶:“你组织几个学联的同学用自行车送她们,路上遇到情况,立刻回来报信。方大队长在这里。”

“好!”楼下传来那个欧阳同学的声音。

接着是开门声。

接着又是那个欧阳同学的声音:“叫几个同学,找几辆自行车!”

离燕京大学不远的公路旁,几辆自行车放倒在斜坡上。

四个学生模样的人静静地坐在自行车旁。

突然四个人同时站起来。

一辆疾驰而来的吉普,竟没开灯,开始只能隐约听见声音,月光下已逐渐能看见车影。

这等在公路边的学生正是青年军中正学社的人。看见越来越近的那辆吉普,他们迅即扶起各自躺放在斜坡上的自行车,推到了公路边。

其中两个架好了自己的自行车,又去斜坡,推过来另外两辆自行车。

四个人,六辆自行车,候在公路边。

吉普“吱”的一声,在他们面前停住了。

先跳下来的是换了便服的王副官,立即去开后座的门。

后座门已经从里面推开了,换了便服的曾可达走了下来。

没有言语,两个青年军已经将自行车推到了曾可达和王副官面前。

曾可达翻身上车,向燕大方向骑去。

“跟上!”王副官急忙上车,同时低声喝道。

四个青年军立刻推车跑起来,快跑中跳上车,猛踏车轮,向曾可达那辆车追去。

很快,两个青年军的车在前,两个青年军的车在后,将曾可达护在中间。

王副官在最后赶着。

月色空蒙,树影婆娑,车行如水。

曾可达是南人,此时夜行在北地,见公路两旁无边麦茬,战乱弃耕。政在农工,各级政府不能安民,自己却要为北平城两百万人募粮。这才领悟到建丰同志刚才电话里布置完任务后,为什么要感伤地给自己吟诵那首《诗经·王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