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10页)

“有这个认识,你进步了,曾可达同志。”话筒里建丰同志的声调也显示出了多少有些吃惊的激赏,“你准备怎样落实这个认识?”

曾可达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再回答时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报告建丰同志,到北平后我对那个崔中石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如果方孟敖真是崔中石发展的共产党员,也只是他一个人单线发展的共产党员,而且是还没有执行过共党任何行动的特别党员。只要切断了崔中石和方孟敖的联系,就切断了方孟敖跟共产党的一切联系,方孟敖也就不再是共产党员。我的想法是,利用崔中石不敢暴露自己真实身份更不敢暴露共党组织的弱点,让方孟敖怀疑崔中石并不是共产党。方孟敖一旦认为崔中石不是共产党,我们也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方孟敖以前是否被发展的那段历史,放手使用他彻查北平分行和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的贪腐。方孟敖的一切行动也就是在执行建丰同志的指示,而不是共产党的指示。这里当然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让方孟敖明白,共产党希望干的事,我们也正在干。这样也就真正达到了建丰同志关于跟共产党争人才、争经济、争民心的目的。”

说到这里,曾可达由于刻意控制自己兴奋的情绪口腔都干涩了,连忙又捂住了话筒,一只手端起杯子赶紧喝了一口水,却呛住了,一阵猛咳起来。

“是不是病了?可达同志。”建丰显然在话筒那边听到了他剧烈咳嗽的声音,立刻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没、没有什么……建丰同志。”这句关切让曾可达激动不已,知道自己今晚这一番应对包括刚才不经意被呛而大咳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这时更是抑制住兴奋,显示出效忠党国的疲惫,干脆沙哑着嗓子答道,“也许是这几天没有睡觉……建丰同志,不知我刚才那些设想到底对不对,请你明确指示。”

“你有这样的认识,又有这样周密的思考,我完全可以不再给你任何明确的指示了。”建丰在电话那边显然感触良深,“送你一首龚自珍的诗,作为回答吧。”

曾可达立刻答道:“建丰同志,我去拿纸笔记下来……”

“不用,这首诗你也会背。”建丰接着念了起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上天念在我这一片苦心,一定会多降几个你这样的人才,包括方孟敖那样的人才!”

这回是真正感动了,一股酸水猛地从胸腔涌了上来,曾可达有些说不出话了,咽下那口酸水,眼眶已经湿了:“建丰同志如此信任,可达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五人小组现在还在等我,扬子公司被方孟敖扣住的人还在等着发落。我该怎样处理……”

“再过半个多小时就是五点,总统和夫人都会起床了。我估计北平的事他们很快会捅到夫人那里去。我也不会睡了,就在这里等总统官邸的电话。如果这样的事夫人都不识大体,帮他们说话,我就立刻解散五人小组,让他们回南京。你代表国防部继续留在北平,支持方孟敖,用好方孟敖,查崔中石和他背后的组织,查北平民调会,查央行北平分行,查扬子公司平津办事处,一路彻查下去!真正贯彻我们‘一手坚决反共,一手坚决反腐;一次革命,两面作战’的宗旨!”

曾可达大声答道:“完全明白,坚决执行!建丰同志。”

方邸洋楼一层客厅的大座钟又敲响了,一共敲了五下,清晨五点了。

方步亭坐在早餐桌前,静静地听着座钟敲完,目光转望向了客厅敞开的大门。

一夜未睡,方步亭也在等这个时刻。他知道这个党国许多大事、许多变化都在清晨五点以后发生。昨夜自己的儿子抓了扬子公司的人,后来自己又跟扬子公司的孔总翻了脸,他就做好了准备,等待南京方面五点以后的一声咳嗽,北平这边立刻就要伤风了。

程小云捧着一个托盘从厨房过来了,轻轻放在餐桌上,见方步亭兀自望着客厅的大门外,轻声说道:“用早餐吧。”

方步亭把头慢慢转了过来,望向程小云揭开盖子露出的那一笼六个小笼馒头,久违的一丝温情蓦地涌上心头。

所谓小笼馒头是江南人的叫法,许多地方称之为小笼汤包,皮薄,馅鲜,最难得的是在顶端要细细掐出花瓣形的皮圈,中间有一个缝纫针大的针眼,火不宜大亦不宜小,慢慢蒸出馅内的卤水,在皮圈中油汪汪的。

现在是五点,蒸出这一笼小笼馒头,何况还有一碟两面煎得金黄的萝卜丝饼,一碟用旺火蒸熟的方糕,一碟现做的油豆腐干,一碗冒着热气的酒酿棉子圆,做出这几样方步亭平生爱吃的无锡小吃,程小云至少半夜三点便下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