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第10/20页)

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贾南风的心更踏实了。

291年年初,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的军队开到洛阳城外,紧接着,贾南风设计让傻子皇帝司马衷写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然后,名正言顺地,楚王司马玮发兵包围杨骏府邸。杨骏逃到马厩,最终被捉住杀掉。顺便说一句,杨骏住的,就是当年曹爽住过的府邸。

接着,贾南风以干净利落的手法,幽禁了皇太后杨芷,又进一步把杨芷贬为平民。然后,把皇太后杨芷的母亲、杨骏的夫人庞女士,绑缚刑场,也给杀了。杨芷则被囚禁起来,一年以后,被活活饿死,死的时候,才33岁。

政变之后就是大屠杀,这是惯例。凡是和杨骏关系好的,杨骏的亲族老小,甚至杨骏原来的下属臣僚,一概杀掉。这一切的总指挥,就是那位又黑又丑的皇后贾南风!

当年傻子司马衷即位前后,洛阳到处流传着一首童谣:

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形街邮,终为人叹。

童谣的含义讳莫如深,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含义。直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首童谣,原来预示着一场灭绝人伦的宫廷政变。

“两火”是个炎字,指代“司马炎”;“秋兰”,则是原皇后杨芷的字;“街邮”,是个地名——正是杨芷死后所葬之地。童谣的意思是说,等到司马炎一死,原皇后杨芷的命运也就到头了,果不其然。

《晋书》注曰:

杨后被废,贾后绝其膳八日而崩。崩葬街邮亭,百姓哀之也。

推翻杨骏,诛灭了杨氏一党,朝廷大权落在汝南王司马亮手里。谁有兵权谁就有说话权,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汝南王司马亮成为实际上的头号政要。

接着,重新划分权力。当然,这些人事变动都托以“司马衷”的名义。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同“太保”卫瓘一起执掌政府机要。参与剿灭杨骏的楚王司马玮,仅仅被封为卫将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司马亮为了收买人心,大肆分封官爵,仅被封为侯爵的,就多达一千多人!

贾南风不干了,本来,她只是想借助外力除掉杨骏,好达到自己控制权力的目的。可是现在,司马亮是自己的爷爷辈,卫瓘也是三朝老臣,这两位老先生杵在这里,自己的行动更不自由了,所谓“不得骋己淫虐”。自己辛苦栽种出来的政治果实,岂能任由别人采摘?

正好,司马亮和卫瓘打算出台政策——为了保证京师安宁,要求其余诸侯王都各回封地,年轻的楚王司马玮也在被逐之列,满肚子不高兴。

就这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面对共同的敌人司马亮和卫瓘,贾南风和楚王司马玮站在了同一阵营。于是,新的政变发生了,自然也免不了一场大屠杀。

同年六月,贾南风“矫诏使楚王玮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淄阳公卫瓘”。太宰司马亮和太傅卫瓘,双双被杀。卫瓘死时72岁,祸及子孙九人。卫玠不在府内,得以幸免。

从291年三月入京,到六月被杀,司马亮仅仅当权4个月。

首都大乱,有人劝楚王司马玮:“心狠手辣的贾南风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京城之内,你的实力最大,何不趁乱杀入宫内,灭了贾后及其党羽,以安定天下?”可是小伙子毕竟年轻,缺乏斗争经验,他还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贾南风就完全不同了,她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要一手遮天,掌控权势,任你是天皇老子,对我有用就用,用完成了障碍,直接就杀!他借助楚王司马玮的兵力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当然不能让司马玮再操控朝局、控制自己。

这边司马玮还在犹豫,那边贾南风就已经开始行动。

太子少傅张华受贾南风之命,面呈傻子司马衷。司马衷能知道什么?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张华派殿中将军王宫,手举“驺虞幡”,出宫对司马玮的军队说:“楚王司马玮假传圣旨,大家不要听他调遣!”很顺利地夺了指挥权。

这“驺虞幡”是个啥东西,能有这么大威力?

驺虞,也叫驺吾、驺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仁兽。驺虞长得像老虎,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虽然很威猛,但是非常仁慈,不吃动物只吃素,也不践踏花花草草。有人考证,这东西可能就是今天的大熊猫!

由于驺虞仁慈的特性,所以绣有驺虞图案的驺虞幡,就象征“仁爱”“和平”“止战”。西晋皇帝的钦命符节有两个,一个是白虎幡,一个就是驺虞幡。打出驺虞幡,就代表天子亲临,要你停战。

所以,当张华派出的殿中将军王宫,手举着“驺虞幡”的时候,司马玮的兵士就都服软了,一下子四散而逃,司马玮成了光杆司令。接着,大军围过来,司马玮被擒,很快,他就去阴曹追司马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