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清宫外史下 第六四章(第7/13页)

最后才谈到清漪园遗址的好处,一句话:有山有水。这句话听来平淡无奇,需要拿别处来比较,才见得“有山有水”四个字不容易做到。西苑虽有白塔山,其实不过一处丘陵;圆明园方圆二十里,有名的美景,就有四十处,但水多山少,格局散漫,不如清漪园背山面湖来得紧凑。

提到圆明园的散漫,慈禧太后颇有感慨,也深悔失计。当年重修圆明园,工费也用了一两百万,加上拆除的旧木料折价,总计要用到三百万左右,结果半途而废,仍是荒凉一片。就因为圆明园太大了,几百万银子花下去,看都看不见。如果用这三百万银子,另修一处园子,必定粲然可观。

就这一念之间,慈禧太后决定了,决定接纳内务府的献议,重修清漪园。

当然,这话不能谕知雷廷昌,回宫以后,要找李莲英来商议。

“听雷廷昌说得倒真中听。有几百万银子,花在清漪园上头,一定有个看头儿。”

“原是这么着!”李莲英对慈禧太后说话,完全是老管家对老主母的口吻,没有繁琐的称谓与虚文,是那种尊敬中含着亲切的味道,“而且修清漪园,也比修圆明园来得名正言顺。”

“怎么呢?”

“当年乾隆爷替老太后上寿,修了大报恩延寿寺,盖了清漪园,如今万岁爷不也该大报恩吗?”

一句话提醒了慈禧太后,意向越发坚定。倘或有言官不知趣,象当年谏阻圆明园工程那样,就由皇帝下一道上谕,引用高宗为孝圣宪皇后建寺修园祝禧的祖宗成法,狠狠地训斥一番,看谁还敢多嘴?

“你就说给福锟吧!让他跟立山核计,怎么样先叫雷廷昌画个图来看看。”

“奴才马上去传旨。”李莲英问道:“那里有山有水,怎么个把万寿山、昆明湖用得上?先得请旨,好让他们照老佛爷的意思去办。”

这是李莲英故意这样说的,其实已有草图。慈禧太后不知就里,想了一会说:“办事的地方总要有的。”

那是一定的。皇太后在园颐养,皇帝不得不随侍,召见臣工,裁量大计,不但要有正殿,还得要有臣下的直庐,草图上连这座召见臣工的正殿的名字都已拟好了,叫做“红寿殿”。不过,这时候的李莲英却只能答应一声:“是!”

“再要有烧香的佛阁。”

“是!”李莲英说,“那得离寝宫近的地方。”

“可也得在山上。”

“寝宫可不能盖在山上,上下不便。”

“寝宫就盖在山坡上,临着湖。”

“老佛爷的算计好。”

不是慈禧太后的算计好,是立山的算计好,一佛阁一寝宫的位置早就相度好了,正就如慈禧太后所指示的,建在仁寿殿之后,背山面湖的地方。

“我想到的就这两处。”慈禧太后说,“咱们在这儿瞎琢磨没有用,人家几辈子在样式房掌案,自然知道怎么取景,怎么样才新奇有趣?管保画来的图,比咱们想得要好。”

“是!”李莲英说,“奴才马上去说给福中堂,让他传旨,总在十天八天之内,把草图画得来。”

“十天八天怕来不及。给他们半个月的限吧!”

“那就更好了。”李莲英问说:“跟老佛爷请旨,这件事,要不要说给七爷?”

慈禧太后想了一下,断然决然地说:“先不必跟他说。等我看了草图,让他们估一估,得要多少银子?有了准数,我自己来跟他说。”

“是!”李莲英答应着,心里在想,“新奇有趣”四个字,可千万不能忘掉。

李莲英当然了解慈禧太后的意思,甚至早就预料到必是如此处置。扩修三海的工程,马上就要大举进行,此时来谈重修清漪园,正好给醇王一个谏阻的借口,自非所宜。

但是,要瞒着醇王就有许多办不通的地方,因为他如今是“太上军机”,纵非大小事务一把抓,却是无事不可过问。李莲英心里在想,这个差使很难办,要能风平浪静地过关,着实得要费一番心思,目前决不能张扬,甚至连福锟都还不到可以商量的时候。

这时候,能商量的只有一个人:立山。

※※※

立山已经知道了召见雷廷昌的经过,而且已料到李莲英一定会来传达密谕,所以这天下午不出门也不见客,在家专侯宫中的消息。

果然,下午两点多钟,李莲英来了。他是熟客,也是忙人,所以宾主都不作无谓的寒暄,一进立山那间摆满了古玩的精致书斋,立即便谈正事。

“今儿召见‘样子雷’,上头听他的话很对劲。”李莲英问道,“你知道不?”

“我知道。雷廷昌到我这儿来过了。”

“那好,省得我再说一遍。”李莲英说,“图样怎么样?半个月之内能不能赶出来?大殿、佛阁照咱们核计的样子画,另外的景致,着实也要费点儿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