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7/10页)

尽管魔术帮成员一直待在已封锁起来的迈尔尤特湾,几乎和外界隔绝,但一连串关于“战斧行动”失败的消息仍不断传进他们耳中。这次攻击行动确实已一败涂地,医院和救护站里挤满了伤兵。悲观的谣言四起,说隆美尔已作好准备,即将对开罗进行最后一击。店主们又拿出他们预先做好的德文招牌,拂去上面的灰尘。

但局势的复杂程度还不仅于此。由于西沙漠部队打了大败仗,加上附近的伊拉克发生了短暂的军事政变,埃及的民族主义者纷纷燃起了希望。在反英示威活动和少数炸弹攻击事件下,尼罗河三角洲开始动荡不安,民众极有可能全面反抗法鲁克国王和已疲惫不堪的英联邦军队。

韦维尔两败于隆美尔,使丘吉尔愤而将他撤职。“我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他在给这位失败的英雄的电报中说,“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任命奥金莱克将军接替你的职务,负责指挥整个中东战区部队。”

“首相一点也没错,”韦维尔接到这消息时冷静地说,“这个职务确实需要新的双眼和双手。”他知道自己站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刻已经结束,便忠贞地接受命令与奥金莱克互换位置,转任相对北非而言较平静无事的印度战区司令。

在迈尔尤特湾工作的人中,杰克·福勒是少数从北非战役一开始便跟随韦维尔的人。他是韦维尔最早的三万军队中的一员,并深深引以为傲。“他拿到的是烫手山芋,”他抱怨道,“他们一开始先把他手下所有人和装备都送到希腊,然后又指望他用一批烂坦克和一群新兵去和整支德军交战。”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马斯基林听见这位中士拉高嗓门,公开表达对上级命令的反对意见。

但福勒的脾气根本没时间爆发。在调职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英国BBC电台突然中断节目,插播德国以一百二十个师、三千二百辆坦克和一千九百四十五架飞机大举进攻苏联的消息。希特勒出人意料地破坏了两年前与斯大林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开启了第二条战线。“我认为,这家伙肯定是疯了。”希尔大声说。

“你不是开玩笑吧,福尔摩斯先生?”汤森德挖苦他,“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眼前的局势豁然开朗。苏联战线的开启势必稍稍缓和英军在中东的压力,诡谲的情势发展说不定还可能把并非心甘情愿的美国人拖入战团。一时间,在迈尔尤特湾人们议论纷纷,但渐渐又各司其职。到了晚上,地面的灯光已全部架设完成,可以准备测试了。马斯基林和诺斯扛着沉重的装备吃力地爬上老灯塔的回旋梯,把最后一个控制器材搬进灯塔顶端的控制中心。尽管在这座灯塔上可以同时看到亚历山大港和迈尔尤特湾的景象,但面对德国飞机的轰炸,它本身却没有任何防护。“往好处想,”马斯基林对诺斯说,“万一我们的计划失败,我们也不必对它负责了。”

诺斯斜眼看着他。“我们的?”

太阳下山后,汤森德登上一架奥斯特侦察机,和飞行员一起升空观察。

在狭窄的灯塔顶上,马斯基林站在电子控制台前,俨然一个站在台上准备命令乐团开始演奏的指挥家。“准备好了吗?”他问诺斯。

教授看着控制台上复杂的按钮和拉杆,一脸迷惑地摇了摇头。“我向来都在准备好的状态。”他说得有点勉强,“不过,我还是希望你知道这些开关都连到什么地方。我可不喜欢自己的双腿被锯断,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别担心,这东西比看上去要简单。”马斯基林说,接着又补了一句,“我是这么想的。”说完,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力拉下一根长长的金属把手。一张巨大的黑毯席卷而至,整个亚历山大港顿时消失在夜色中。虽然还有零星灯光散布在港湾中的舰船上,但在灯火管制命令下,大部分都迅速跟着熄灭了。

“很好,看起来还不错,对吧?”诺斯大感欣慰。

不远处的亚历山大城仍是一片灯海,但这个港口已经不复存在。

“开灯。”马斯基林下令。

诺斯立刻操作控制台。几秒钟后,这座港口仿佛被整个打包搬到一英里之外,迈尔尤特湾诱饵港的灯光全亮了,在夜幕中闪烁着光芒。

马斯基林仔细观看迈尔尤特湾。“你觉得如何?”他问。

诺斯一时说不出话。这座假港湾在夜间逼真的程度远远超过他先前的想象。“几可乱真。”他露出大受震动的神情。

汤森德从空中汇报,说假港湾的外貌几乎无懈可击。

确认假港湾的效果令人满意后,他们便关掉灯光匆匆下楼,赶在德国轰炸机空投“服务”抵达前离开灯塔。在防空炮和探照灯光就位之前,假港湾还不能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