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泛滥与恐慌(第13/17页)

玻利维亚的情况也不太好。它是西半球仅次于海地的第二贫困的国家,陷入困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自从1952年的革命过后,玻利维亚重新分配了土地,农民第一次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居住的地点。许多人举家迁移,来到了森林茂密的内陆的确,想靠农业来发家致富——毕竟这里唯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他们常见的目的地是拉巴斯城东边的查派尔地区。然而他们到那儿以后才发现情况比他们想像的要棘手。他们最初有很美好的赚钱计划,可以采矿,制糖,种植咖啡,但是这些计划很快就落空了:糖卖不出去,咖啡作物种不了,这个地区又缺乏销售诸如水果之类的其他产品的基础设施。唯一看起来有点希望的就是棉花了。1974年,玻利维亚农民银行将其百分之五十二的储备金都花在了棉花产业上。第二年,世界棉花市场崩溃。正如事情已经糟糕到似乎无法再糟糕的地步的时候,更糟糕的事情又发生了。接连几场旱灾毁掉了所有的玉米作物。接着锡市场也崩溃了,剩下27,000名工人无工可做。但移民还是不断到来。在农村移民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查派尔的人口仅仅十年就翻了四番。

查派尔唯一长得不错的作物就是古柯了。贫瘠得无法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却能长出古柯来,它几乎不需要什么农业技术,即便在看起来最不合适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而且一年能收获四次。当大批富有的哥伦比亚人来到这儿,提出要购买多得人们种都种不完的古柯的时候,傻瓜也知道这个地区未来会依靠什么。从1978年到1988年,单是查派尔的可卡因产量就增加了百分之一千五。

查派尔附近的地区——圣塔克鲁斯和贝尼——是这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牛肉生产中心。控制这些地区的是几个极其富有的庄园主,他们的家族拥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这些人有大规模种植商业古柯的那种设施和组织能力,而且拥有大块偏僻的土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修建有飞机跑道。现在,多亏了最近的移民潮,他们又拥有了成吨的劳动力。因此,当哥伦比亚“商人”来到这儿要大批购买古柯的时候,他们也做准备好了一切。

与此同时,秘鲁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秘鲁的大城市面临着可怕的人口过于拥挤的问题,因而在六十年代中期,费尔南多—贝朗德.泰瑞发起了一场大规模促进农村发展的计划。胡安纳克和圣马汀之间的大片土地被视为是适合居住的地方,秘鲁的内陆地区变成了可以自由发展的地方。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由此产生,就连丛林中也开辟出了条条道路。既然道路已经畅通,成千上万的秘鲁人便迁移到了“新前沿地带”。

这些迁移者的遭遇并不比他们的玻利维亚同行好。由于大部分的移民并不是熟练的农夫,当地又没有其他的行业可以从事,他们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人们开始挨饿。到七十年代早期的时候,人们发现这项实验显然行不通,于是便放弃了,留下数以万计的农民被困在荒野之中。他们也遇到了寻找古柯的哥伦比亚人。既然古柯是唯一能在像胡安诺科山谷这样的地方的贫瘠的土壤上比较容易生长的东西,那么他们的提议似乎合情合理。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意味着哥伦比亚人很快就可以生产出无数的可卡因来。他们现在下决心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

既然已经设法取得了对可卡因生产和运输的控制权,他们决定夺取在美国销售可卡因这一利润丰厚的领域。一旦他们树立起一些信心之后,便开始用残酷的野蛮行径来对付古巴人——而且开始针对彼此。人人都注意到的第一点是暴力。哥伦比亚人在美国大陆为争夺地盘展开了恶战,一般是在佛罗里达,很多场景让人不由回忆起二十年代的芝加哥。(佛罗里达这个阳光之州是稳固地建立可卡因交易基地的完美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拉丁美洲人,所以人人都讲西班牙语;这儿是美国距离哥伦比亚最近的地方;这儿的海岸线长度超过12,900公里,警察根本不可能控制。)

最出名的一个事件发生在1979年七月迈阿密,当时一辆白色的装甲车停在了戴德兰的一个购物区外面。“快乐时光完全派对供货”,车身上写着这样几个字。几个哥伦比亚人走了出来,跟在他们的目标,一个名叫吉莫奈兹.帕尼索的暴徒后面,走进了一家持有特许经营外卖酒执照的“王冠酒馆”,拿着冲锋枪对着他开火了。一百发子弹大多数都打在了帕尼索和他的保镖身上,这些枪手跑了出去,到了停车场又用自动枪对着购物中心扫射了一通。许多路人都受了伤;不用说,帕尼索和他的保镖都死掉了。警方后来发现了那辆车(媒体称之为“战车”),以及一堆防弹衣和袭击时使用的全部的十一支枪械。负责给帕尼索和保镖验尸的医生说他们给打得像“瑞士奶酪”一样。后来发现,这起袭击背后的主使正是格丽赛达.布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