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印加人的可乐(第10/18页)
最终,唯一能够放心地派到那儿去照看这些非常重要的种植园的,就只有罪犯了,因为他们可以因此获得减刑——如果能活着回来的话。这就是说,种植古柯从来就不是——现在仍然不是——让人益寿延年的职业。(在此值得指出的是,这是南美历史上仅有的利用犯人种植古柯的两个时期之一。)
有人认为,印加人对古柯实行垄断后,只要拒绝向任何制造麻烦的部落供应古柯,就可以将古柯叶子用作政治控制的手段。这倒有点历史修正主义的味道。实际情况是,尽管我们不知道印加人是否控制人们拥有古柯,但是获取这种神圣的,可以治病救人的作物的途径是受到限制的观点一直延续了下来。古柯叶子——作为礼物送给新娘的父母以确保获得他们同意婚事,出远门之前撒向空中可以保证平安归来,农民把它埋在地里来确保丰收,在新房子的奠基石处燃烧它可以保证住在里面有好运,放在献给帕夏克马克山的石头堆上可以保佑你平安通过这座大山,等等等等——竟然会被禁止,简直是不可能。
整个南美大陆的体力劳动者(这一时期还没有其他类型的劳动者)一直用古柯来帮助自己完成一天的劳作。他们早上一起来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今天秘鲁的农民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取来古柯,嚼着古柯开始新的一天。
并不是只有牧师才用古柯来举行仪式:每个人都要采取点自己的小小程序,来保证有好运气,或是度过愉快的一天,或是早点干完活,或是有个好天气,或是天能下雨,或是其他任何事情。足有五百年的时间还没有人能够解答印加下层人民是否使用古柯的问题,而且别忘了,我们现在知道的有关印加的大部分信息也就是我们一百年前就已经知道的那些,除非有什么惊人的考古发现(也很难想象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最后证明这一点),否则不太可能会有任何人能够证明这个问题究竟是是还是否。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印加帝国里的哪些人能够得到古柯,哪些人不能,我们知道的只是:古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印加的民众能得到的古柯是多还是少,这种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因为十五世纪末发生的事情将要终止南美大陆上这个正处于鼎盛时期的伟大帝国的生命。这是因为,正当印加人忙着修建城市,统一部落,大打胜仗,膜拜太阳之际,8,000英里外的一个年轻的意大利人正在策划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而这个计划最终会将他们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
克里斯托福.哥伦布从来没有听说过古柯。不过他当时也没有听说过美洲。没有人听说过古柯。他脑子琢磨的是别的东西。这是个积习成癖的躺在安乐椅上的旅行家,童年时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阅读马可.波罗的《游记》,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到中国旅行。有这个想法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东半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那里有所有东方的诱惑和香料和异域风情,而这些诱惑和香料和异域风情当然也意味着金钱。
还有可能和那大群大群的异教徒接触,把他们感化成基督徒,所以又有了双重的好处:既可以获得教皇极大的信任(为来世赢得无限的荣誉),同时又可以令自己绝对地,异乎寻常地富得流油。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就是野心勃勃的年轻航海家向往的可以让他们发迹的地方。哥伦布比其他野心勃勃的航海家高明的是:他有一个计划。
哥伦布不是傻瓜。他知道世界是圆的。所以他推测,如果一直向西航行,就最终会到达东方。他还听到这样的谣言:据说大晴天的时候可以从亚述尔群岛看到东方,如果看到的不是东方,至少也是通往东方路上的群岛。毫无疑问,那里也有金子和非基督徒。朝着西方走一直走到东方去的主意其实并不新鲜: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提过这样的建议——不同的是这时真的有人傻到去尝试一下。哥伦布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研究了所有的地图,还再次阅读了他的马可波罗。他计算出到达东方确切的距离,还告诉未来的负责人说,要是他向西直行大约4,450公里就会撞上“chipangu”(即日本)。才16,000公里远——令人吃惊吧!中国简直就在隔壁。他甚至雇了一个阿拉伯语的翻译——因为据说中国人讲阿拉伯语。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能有多难呢?西班牙人最终爱上了这个计划,哥伦布得到了需要的资金和船,开始亲笔把自己了载入史册。尽管他的计划非常轻率,航海技术完全是半生不熟(即使到他第三次航行时,他还以为地球的形状像个梨,北极星会因他所处地点不同而改变位置,因为他是在往高处航行),他并不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1492年十月十二日星期五,他遇到了陆地:多米尼加共和国!麻烦的是,这个多米尼加共和国还没有诞生呢。这便造成了某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