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5页)
23 刘敬坤,《关于曾昭燏先生》,上海《文汇报》,2007年6月18日,第11版。
24 1965年1月18日,《夏鼐日记》卷7,85页。
25 《陈寅恪集·诗集》,165页。
林徽因:错位的“太太客厅”
1 萧乾,《负笈剑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版,35—46页。
2 [美]费正清著,陆惠勤等译,《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3 丁言昭,《骄傲的女神林徽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235页。
4 [美]费慰梅著,曲莹璞、关超等译,《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125页。
5 梁从诫,《血祭长空英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6周年》,《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5日。
6 丁言昭,《骄傲的女神林徽因》,252页。(作者对此处译文略有修改。)
7 [美]费正清著,陆惠勤等译,《费正清对华回忆录》,29页。
8 丁言昭,《骄傲的女神林徽因》,261页。
9 吴荔明,《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98—200页。
10 所档:杂23-10-25。
11 吴荔明,《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200—201页。
12 [美]费正清著,陆惠勤等译,《费正清对华回忆录》,268—269页。
13 林徽因,《林徽因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4 [美]费慰梅著,曲莹璞、关超等译,《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140页。
15 同上,160页。
16 丁言昭,《骄傲的女神林徽因》,259页。
17 2005年8月8日梁从诫致岱峻信。
18 [美]费慰梅著,曲莹璞、关超等译《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168页。
19 同上,171—172页。
20 同上,168页。
半个蚕茧 两岸恩怨
1 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9—107页。
2 李济,《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清华学校研究院,1927年版,22页。
3、4 1935年5月8日,《夏鼐日记》卷1,320页。
5 《夏鼐日记》卷2,90—103页。
6 所档:考12-3-1。
7 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317—318页。
8 1943年7月19日,《夏鼐日记》卷3,123页。
9 1943年2月21日,《夏鼐日记》卷3,159页。
10 所档:李38-4-4。
11 1944年5月31日《夏鼐日记》卷3,123页。
12 所档:李38-4-20。
13 所档:李38-5-8。
14 所档:李38-5-11。
15 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322—323页。
16 1946年3月6日,《夏鼐日记》卷4,29页。
17 1947年2月13日,《夏鼐日记》卷4,103—104页。
18 李东华,《从往来书信看傅斯年与夏鼐的关系》,《古今论衡》21期,2010年12月。
19 夏鼐,《敦煌考古漫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17—319页。
20 1948年12月1日,《夏鼐日记》卷4,218页。
21 所档:台2-31、71。
22 1949年5月4日,《夏鼐日记》卷4,238页。
23 宋广波,《从〈日记〉看夏鼐的学术人生》,《中国文化》2011年10期。
24 《考古通讯》1955年第2期,75—76页。
25 《考古通讯》1955年第3期,4页。
26 资料出处:《批判李济的反动学术思想》,《考古》,1959年1期。
27 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186—187页。
28 同上,288页。
29 夏鼐,《我国古代蚕、桑、丝、绸历史》,《考古》,1972年2期。
30 日本《丝学》杂志1968年第3期,187—194页。
31 [日]池田宪司,《一粒茧に魅せられて》,《季刊中国》1987年第10期。
32 [美]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
33 《专家河东论虞舜》,《光明日报》2005年10月25日。
34 华梅,《古代服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35、36、37 《传薪有斯人——李济、凌纯声、高去寻、夏鼐与张光直通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38 2006年2月23日笔者电话采访李光谟先生。
39 夏鼐,《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1979年第3期。
40 1979年8月15日,《夏鼐日记》卷8,335页。
41 《夏鼐考古漫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210—214页。
42 夏鼐,《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原载《中央日报》1948年11月17日,第6版,《泱泱》副刊第6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