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991年8月19日(第2/4页)

早晨6点左右,一个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图拉空降师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小股队伍已经接近莫斯科的环城公路。空降兵部队是由巴维尔·格拉乔夫中将亲自指挥,他的第一副手是亚历山大·列别德少将。巴维尔·格拉乔夫不仅和亚佐夫保持电话联系,而且还亲自和叶利钦保持联系。

1991年7月,叶利钦视察图拉空降兵样板师的时候,年轻的格拉乔夫将军给他介绍有关情况,叶利钦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将军。他顺着直觉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巴维尔·谢尔盖耶维奇!如果突然出现某种特别的情况,合法选出的俄罗斯总统遭遇危险、叛乱、恐怖,有人企图将他逮捕,是否可以依靠军人,依靠你呢?”格拉乔夫回答说:“是的,可以。”兑现诺言的时间真的来到了。

交通警察在环城公路附近迎接赶到这里的军队,然后护送他们到市中心指定位置。军队行进的道路并没有实行交通管制,几百辆坦克、装甲车、满载士兵的重型卡车就这样穿越整个城市向市中心的目标挺进,军用车辆沿途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红灯照样停车。这一景象让常驻莫斯科的外国记者大开眼界,他们在自己的报道中写道:这根本就不像是什么军事政变。很多外交官向国内发回消息说,这不是政变,而是展示力量。就连叶利钦都感到疑惑不解。他对自己的战友说:“应该主动发起倡议,而且要到‘白宫’去。”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试图阻止叶利钦的想法,他提议让叶利钦装扮成打鱼的人,乘小船沿着莫斯科河溜走,有人还建议他从莫斯科逃到斯维尔德罗夫斯克或者俄罗斯其他城市。但叶利钦根本不理睬这些建议,早晨9点他派希拉耶夫去打探情况,希拉耶夫从办公室里给叶利钦打来电话之后,叶利钦马上坐上自己的专车直奔“白宫”,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坐在叶利钦的身旁,冲锋枪就端在膝盖上面,但叶利钦在沿途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负责人卡尔普辛少将没有接到拘捕叶利钦的任何命令,放走了俄罗斯领导人所有进入莫斯科市的车辆。当然,“阿尔法”小组肯定跟着这些汽车,并按照命令在“白宫”附近占领有利地形。

叶利钦到达“白宫”的时候,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到了那里。除此之外,在场的还有很多俄罗斯和苏联的人民代表和几十个新闻记者。所有电话、传真和专用通讯工具都处于正常状态,《告俄罗斯公民书》从这里向全国散发出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紧急做出决定,马上召集正在休假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出席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中央电报局不仅接收了叶利钦和哈斯布拉多夫签发的几百封电报,而且都以政府电报的名义发往全国。后来的案件调查表明,克格勃的一个副主席拟了一个在危机情况下将要扣押的70人名单,叶利钦、哈斯布拉托夫、希拉耶夫、布里布利斯等人的名字都在这个名单之上。但这份名单没有转变成命令。9月19日这一天只逮捕了两个人,一个是苏联人民代表戈德良,另一个是俄罗斯人民代表乌拉日采夫,后者是保护军人和军人家属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有人问起逮捕这两个人的原因,巴维尔·格拉乔夫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制造混乱已经很久了。”

到了“白宫”以后,叶利钦和他的战友们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讲话一个接一个。几千名首都群众赶到“白宫”,没人在途中阻拦他们,大家在“白宫”附近搭起防护栏。俄罗斯总统、副总统、总理、议长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们之间持续不断地交换信息。叶利钦签署组建俄罗斯国防部的命令,任命康斯坦丁·科别茨担任国防部长。康斯坦丁·科别茨将军此前是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军事改革委员会的负责人,他对叶利钦极其忠诚和顺从。“白宫”里除了建立自卫指挥部以外,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上校还组建了一个分队,这个分队直接听从他的指挥。俄罗斯领导人还做出秘密决定,在叶卡捷琳堡建立俄罗斯领导的备用指挥部。正在国外访问的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也接到一个秘密指令:如果叶利钦和希拉耶夫被捕,要他在巴黎组建俄罗斯的流亡政府。

与此同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方面却看不出有什么积极的表现。他们的工作仅仅局限于分发文件和通过电话下达命令。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声明很多,但谁也没着急给这个新的政权机关提供现实协助。上午10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在克里姆林宫集合,对目前的形势做一个初步的总结。大家对国内局势保持平稳比较满意,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机关采取罢工行动。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没人理会俄罗斯领导人发出的全民罢工呼吁,但也没有几个人拿“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告示当回事。坦克停在莫斯科的市中心,孩子们爬到上面玩耍,莫斯科市民心平气和地和官兵们聊天。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眼前发生一切的实质,没人想要动用武力,没人愿意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