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斯巴达(第11/14页)
伯罗奔尼撒虽然名为岛屿,但并不完全是“四面环海”44的地方。从斯巴达出发向北走四天的路就会遇到强大的商业城市科林斯,经过这里,穿越一条不到6英里宽的狭窄地峡,就会到达希腊本土各个城邦和山脉。斯巴达人虽然来自于伯罗奔尼撒,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条地峡的存在。地峡以北的城邦中有一些像雅典和底比斯这样强大的城邦,这些强国是希腊权力角逐场上的主要玩家。斯巴达人虽然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墨涅拉俄斯的后裔,但毕竟属于多利安人,而地峡以北多山的地方正是他们祖先的故土。雅典人和底比斯人曾经先后跨过关隘,来到群山环绕、散布在海岸线各处的低地,其中最为狭窄的通道仅容两辆四轮马车并排通过。此处被叫作“温泉关”,这个地名在斯巴达人中间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从这里抬头向西望去,隐约可见一座高峰,这就是欧伊铁(MountofOeta),正是在这座山上,赫拉克勒斯将自己献祭在一座火葬堆上,并在火焰中升天,加入了奥林匹斯山众神大家庭。欧伊铁山以南是一片以富饶著称的土地,这就是多利斯平原,多利安人的名字就是从这个地方得来的。在多利斯以南的地方还有另外一座高山,名叫帕尔纳索斯(Parnassus),这是一座溪流急促、沟壑纵横的山峰;在此山的西边有一个最为神圣的地点,这里的神庙受到斯巴达人更高的崇拜,程度超过他们对自己城市中任何一座其他神庙的崇拜,甚至在全希腊也是如此,这就是德尔斐(Delphi)。在德尔斐,空气纯净,可以从中得到神谕。人们相信,每年中有九个月的时间,阿波罗神会在这里居住。在整个世界中,人们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关于未来的启示和预言。在神谕深处,时间自身的面纱被揭开了。
斯巴达人对阿波罗特别推崇,这并不让人感觉惊讶。正像他们的祖先移民到拉斯第蒙一样,这位射手之神也是从北方来到德尔斐。阿波罗将奥林匹亚的殿堂抛在了脑后,来到世间旅行,他“随身带着远射弓,寻找一个可以向普通人宣示神谕的圣所”。45他发现有一个地方盘踞着一条巨大的蟒蛇,这条蛇由于吞吃人而变得庞大,它在寒冷的春季中酣然入睡,盘踞在帕尔纳索斯陡峭的山崖上,而鹰群只能在它下方孤寂阴暗的峡谷中盘旋。阿波罗用他那致命的弓箭射中了这只巨大的怪物,从此成为统治德尔斐的主人。阿波罗种下月桂的枝条来净化这片神圣的土地。后来人们砍伐月桂树的树枝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神庙,据说,阿波罗就是通过这些树叶的沙沙声发出神谕的。从太阳神的青年时代开始,人们不断兴修土木。神庙也在不断变化,第二座神庙是用蕨类植物的茎秆修建的,第三座用的是蜡和羽毛,第四座用的是青铜——这在阿波罗神谕的历史中是最为著名的一座。当月桂树的叶子悄悄凋落的时候,阿波罗就会通过一名陷入迷狂状态的青年祭司的口发出神谕,这个人被称为“皮提亚”(Pythia),这个头衔听起来与早已化为灰土的阿波罗的对手的名字(蟒蛇)有些相似。大约在公元前750年的时候,德尔斐第一次从神话走入现实,人们修建了一座石头神庙。但在神庙建成不久之后,人们决定只有老年妇女才能被任命为皮提亚,她还被看作纯洁的象征,需要穿上年轻姑娘的服装。46公元前548年,这座神庙被大火烧成平地。在一片混乱之中,阿波罗仍然在说话。
没有什么其他地方的神谕可以与之相比。德尔斐在希腊人所修建的众多神庙中的确有这样的声望,只有在这里才有大量常年值守的祭司。但是有关这一团体的看法,却难以令东方世界那些宏伟神庙中的神职人员感到稀奇,对于希腊人来说,这确实是一项重大的创新。旅行者们带来关于埃及和巴比伦祭司们古怪行为的传闻,从来没有让希腊人停止惊讶。当人们听说在波斯只有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才能献祭时觉得不可思议。在希腊,任何人,无论男女,甚至奴隶都可以献祭。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德尔斐人,由于完全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收入,只能依靠延续神庙的香火来谋生。阿波罗指示他们:“守护我的神庙,接待来访的人群。”47德尔斐人遵从神谕,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其他城邦不仅不会因为这些祭司们从事的职业而感到嫉妒,反而高兴地推动它。这样的安排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没有别的保证比祭司们公正地向每个人收取同样费用更能让人感到信服了。当各个互相斗争的小派系前来寻求神谕的判决时,他们必须完全信任神的话。一旦德尔斐的中立性受到威胁,其后果无人能够承担。公元前595年,当邻近的城邦克赖瑟(Crisa)试图吞并这座神谕所的时候,整个希腊都被震动,并发动了无情的反击。48许多城邦组成联军来保卫这座神的城市。按照人类文明行为的准则,在战争中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否则被看作一种渎神的行为,这个信条被暂时搁置起来:联军向克赖瑟的河流中投毒,“这是为了让守军遭受强烈的打击,不得不从阵地上逃跑”49。城市的城墙被攻破,不虔诚的城市被夷为平地。几百年之后,克赖瑟当年所在的原野仍然一片荒芜,没有树木,这是“由于受到诅咒而产生的后果”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