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四十节 合力(第3/6页)

这些年来黄石已经发展了好几万的忠君爱国天主教教徒。耶稣会对黄石帮助天堂收集了这么多的灵魂非常感谢,他们考虑到黄石的将军身份后,就赠送给他这把燧发枪。这种武器目前在欧洲还很昂贵,主要是高级军官和贵族的玩物。

耶稣会以为他们不过是送给了黄石一个高级玩具,但黄石却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东西的威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燧发枪最终会彻底淘汰火绳枪,成为陆战地决定性兵器。火绳枪因为使用明火,所以装填前要让火绳远离火门。装填火药时也需要非常小心,这些相关动作大大减慢了火铳的射击速度。

虽然长生岛目前使用地火绳枪也有扳机。但火绳枪要注意的问题还是一样也不能少,就黄石自己的实验来说,这把燧发火铳的装填速度远超过火绳火铳,所用时间是装填火绳火铳的一半左右。除了射击速度以外,燧发枪因为采用非明火击发,所以也可以采用更小的火门和更大地药池。威力自然也比火绳枪有显著的提高。

“这把火铳里面的东西,不过是燧石和钢铁罢了,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有。”黄石让众人把这把枪拿回去好好研究,每一个零件都要仔细仿造并揣摩其所起的作用:“既然泰西人能制造出来,自然我们也能。我希望数年之内,可以让全军换成这种燧发火铳。”

在黄石的印象里,燧发枪的原理似乎根打火机上地打火石差不多。但如果让黄石自己去造,那就真叫强人所难了。实际上即使有这个现成的样品摆在黄石眼前,他还是看不太懂燧发枪的原理。不过……幸好这不是黄大帅需要考虑的问题,长生岛养了这么多铁匠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黄石豪迈地大声问道:“你们有信心么?”

长生岛军工司的人们信心十足地答道:“大人放心,我们有信心。”

黄石笑道:“好,我对你们也很有信心。”

在能够批量生产以前,燧发枪的成本肯定会高一些。但是假如一个人能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话,那无论当时的网络类股票有多贵他都会大买而特买的,因为这就叫远见。黄石的优势就在于具有远见,长生岛挣到的钱几乎都被他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而黄石的部下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

同一天,京师。

魏忠贤高居在桌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张礼单,他下手的厅中站着一个幕士装束的中年人。魏忠贤只是扫了一眼礼单就把它轻轻地放在桌面上,仿佛一点儿也没有把上面的一万两白银放在心上。

见魏忠贤的目光转了回来,那个中年人立刻再次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袁大人恭祝九千岁金安。”

“罢了,起来吧。”

魏忠贤的语气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完全听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在奴酋弘历烧了抄家记录说袁崇焕家无余财之前,袁崇焕在明末颇有多金的名声。一般的官员仪金都是几两到几十两银子,但袁崇焕无论是对熊廷弼还是对孙承宗,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仪金,以至于孙承宗他们都不敢接受。至于袁崇焕手下的谢尚政、余大成、程直本等人,也都收了袁崇焕的重金,平日就公开以袁崇焕的死士自居。

魏忠贤的记性也很不错,他记得前年的招募兵丁事件:袁崇焕拿了二十万两的内币去招募新兵,跟着就是一通翻江倒海地折腾。从广东拉了水师、从湖广拉了卫所兵,最后只从广西募了数量不详的新兵,一番折腾下来谁也说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钱。

最后袁崇焕自己的奏章里只报了六万两银子的帐:他招募了三千个广西士兵,每个士兵付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正常的安家费是每人五两,崇祯年提高到了十两,袁崇焕报账地数字是正常的二倍到四倍),剩下的十四万两都语焉不详。袁崇焕设法推掉对这批开销地核查。还婉拒了朝廷派来的统军将领,而把所有的兵马都交给他的“死士”谢尚政去带领,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钱、招了多少兵,都只能听袁崇焕说了算。

这次宁远一战,袁崇焕就报称他招募的士兵在坚守宁远堡时死了一千多,这就又是两万两白银从人间消失了。根据魏忠贤的经验,这一套手法就叫“混水摸鱼”,如果不算相关人等的封口费的话,魏忠贤估计袁崇焕仅仅靠这番折腾就挣了十几万两银子。

“你不用多说了,辽东巡抚的心思我都明白。”魏忠贤已经看过了袁崇焕的奏章。里面对黄石的辽阳之行也是大为称赞,并深为黄石不能带回努尔哈赤的首级而感到遗憾。此外还极力宣扬后金尽皆胆寒股栗,接受招降已是后金上下的主流看法。

魏忠贤心里很清楚,现在袁崇焕是绝对不会去进行招降的。首先黄石已经把大明的斗志鼓舞起来了,朝野一片主战地声音;其次,如果现在后金真的投降的话,那全部的功劳也都会落到黄石一个人头上去,不会有什么人称赞前去说服后金的大臣的,因为大家都认为黄石的威名足以服远;最后,只有黄石这个光辉榜样一天还在辽东,那其他的人就再也不可能靠军功赢得巨大的声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