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第3/3页)

骑兵实力的衰退,也间接导致了骑兵战术的退步。数量的不足,使得马其顿骑兵在战场上只能主要执行反骑兵任务,或战场外的侦察任务,而原有的打击步兵的能力,很有可能严重衰退了。甚至一些更极端的学者认为,马其顿骑兵一度放弃了持矛冲击的作战方式,而恢复了老式的希腊骑兵武装,以短矛进行战斗。这种猜想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证实,但不可辩驳的事实是,马其顿骑兵再也未能像他们在喀罗尼亚、伊苏斯和高加米拉的前辈一样,以一次横扫千军的猛烈冲击,通过彻底摧毁一条步兵战线来决定会战胜负。马其顿军队越来越依靠步兵方阵,去执行原来属于伙伴骑兵的进攻任务。尽管马其顿方阵的正面战斗力很强大,但进攻战斗所需的机动性和地形适应性却是方阵所欠缺的,这种不足引发了多次会战的惨败。

◎ 图为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的腓力五世和亚历山德罗斯之子阿明塔斯。尽管腓力五世是一个极善发挥部队机动性的战术指挥官,但他麾下的骑兵数量严重不足,使得他擅长的突袭战术不免打了折扣。

不过在塞硫西帝国的军队中,充沛的骑手和马匹来源,使得其骑兵部队建设不受限制。客观条件的具备,使得塞硫西骑兵的战术应用仍有一定的发展。我们前面说过,塞硫西帝国统治期间,最重要的骑兵改革就是铁甲骑兵的引入。相比伙伴骑兵,铁甲骑兵可谓有得亦有失。一方面,骑手和马匹所受的周全保护,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大冲击力,使得骑兵指挥官敢于对结阵的重步兵进行坚决的冲锋。以往对伙伴骑兵而言,正面冲击结阵重步兵,是不敢越一步的雷池。但在另一方面,铁甲骑兵缓慢而笨重,在战场上常常耐力不济。而且,机动性的严重下降,使得铁甲骑兵面对敌军的轻装部队时,显得格外脆弱。

因此铁甲骑兵的引入,不仅对塞硫西骑兵的整体发展更是对伙伴骑兵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虽然有的伙伴骑兵和近卫骑兵并未被改编为具装骑兵,但铁甲骑兵的装备特点被部分移植到伙伴骑兵上,也从而对伙伴骑兵的战术运用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的伙伴骑兵,或许更应该被称作“半具装式”的重骑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和铁甲骑兵一起,执行对敌军重步兵的正面冲击。

不过相比于帕提亚人,希腊人对于具装骑兵的运用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以弓骑手和铁甲骑兵组成军队主体的帕提亚人,在战术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其铁甲骑兵倾向于以小单位发动多波次的连续冲击,用以压迫敌军的战线,为己方骑射手的进攻创造机会,或是在反复冲击削弱敌军后,再进行决定性的冲击。因此,除了一锤定音的最终冲锋之前,帕提亚铁甲骑兵还需承担更多的牵制性任务。铁甲骑兵和轻型骑射手的互相配合,成为帕提亚战术体系中的精髓所在。而在塞琉西或是巴克特里亚的军队中,牵制敌军重步兵的任务,将由己方的步兵战线去完成。希腊化的铁甲骑兵一般只出现在战线两翼,进行单次决定性的冲锋,并且在兵力运用上趋向于更大的进攻队形厚度。

总的来说,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军队中,具装骑兵和半具装化的伙伴骑兵的战术运用方式比起数个世纪前的伙伴骑兵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点。尽管在少数情况下,马其顿式的骑兵会在冲锋失利后重组,转而进行多波次的连续进攻,或者干脆调换进攻方向,进行跨越整个战场的长距离机动。但总体上,他们更愿意进行“一次性”的局部进攻,在第一轮侧翼攻势中就分出胜负,也鲜有敌人能够抵抗这样的冲力,将战役拖入长时间的缠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