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贺兰悲歌 第十八节(第6/6页)

想要成就大功业,想要打赢一场灭国之战,双手不沾鲜血,是不可能的。石越并非那种有道德洁癖的人。他一向相信,成大功业,大事业,要有菩萨心,魔王手。但他也并不是全然同意为了达成最高尚的目的,便可以采用最卑劣的手段。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手段与目的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大多数的时候,既便你达成了那最高尚的目的,亦无法弥补因为你采用了最卑劣的手段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包绶所说的,其实就是类似的意思。

正义也许是可笑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与民族没有正义的观念,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道德的,是正义的之时,这个国家或民族,离疯狂便不远了。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做事,无论如何,都有必要在大义的旗帜下进行。

“忠烈祠的祠门,应当是洁净无瑕的!”

梁永能的日子越来越难受了。

夏州的迅速失陷,给他整个计划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就并不充足的兵力再次折损,国相梁乙埋又派人调走近万精兵以充实兴灵之间的力量,而许多部族间流传的谣言也对夏国极为不利——这些部族中,有一部分是不可以倚靠的。但他就如同一只受伤的狼,耐心的潜伏着,等待着敌人犯错。

但宋军却十分谨慎。夺下夏州之后,并不急于进兵,反而开始修筑起城寨,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来。

这让梁永能颇觉迷惑。难道宋军不想从平夏地区直接攻击兴庆府么?如果宋军果然这样稳扎稳打,梁永能便真要无计可施了。不过很快,梁永能便意识到宋军意图——他们不愿意孤军深入太远,反而是想诱自己的主力出来决战。

宋军的部队不断的向宥州一带进行骚扰性的进攻,却绝不肯轻率的深入一步。

很狡猾,很谨慎。

这是双方比耐心的时刻。

“我们的使者走了多少天了?”眺望着东北一望无际的沙漠,梁永能向部将问道,语气中亦不禁带上了一丝期盼。

“有十天了。”部将回答道,他同样希望使者能带来好消息。

“应到已经到了。”另一个部将满怀期望地说道。

“辽国现在亦不太平,他们会愿意冒着得罪南朝的危险出兵么?”患得患失的心情充斥着众人的心间。

“我们自己也能打赢!”梁永能尽量地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自信,给部下们一点强援的希望是可以的,但是不应当过份,这样才能够避免万一幻想破灭后产生绝望感。

但他的话连他自己也不太相信。

折家军凶猛善战的威名震撼着整个平夏地区,许多部族首领私下相互传言:“见折家子慎毋接战。”一些部队见着折家军的旗号,便望风而逃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梁永能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好在决定战争最后的胜负的,并不会是一场两场战斗。

时间是在自己这一边的,梁永能如此相信着,并且也如此灌输给自己的部下,以坚定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