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之不宁 第九节(第5/7页)

“投降?!”李敢当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望着狄咏,断然拒绝,“下官绝不会投降!若等不到援军,下官与将军忠烈祠相见便可!万不可效法文焕那厮,身败名裂,累及祖宗!”

“你想看到满城百姓被屠吗?”狄咏厉声喝道。

李敢当怔了一下,迟疑起来。但仅仅是一瞬,李敢当拔出佩刀,往地下狠狠一斫,佩刀竟然切入城墙的砖中。他单膝跪倒在狄咏面前,高声说道:“下官来之前,已向石帅发誓,城在我在;城破我亡!恕下官不能从命。”

狄咏无可奈何地看了李敢当一眼,叹了口气,转向何畏之,说道:“既是如此,由何兄率队突围吧。”

何畏之默默点头。

“李敢当,那便由你将我的人头送至西夏,向西夏人乞降。”狄咏淡淡地下达着命令,声音异常地平静。

“将军!”李敢当哽咽了。

“我已经写好了奏折与遗书,若何将军能够突围,你便不至于被误会。”

李敢当默默看了何畏之一眼,心中想道:无论他能不能突围成功,我都不会被误会。

“一个时辰后,开城门投降!”

狄咏语气平静地下达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命令。他的目光遥遥的注视着远方,很久很久也没有转移过,李敢当与何畏之则一直默默的注视着他,带着敬重,也带着苍凉。虽然他们的心里,都有些奇怪,为什么狄咏此时的表情,既不象是愤怒,也不象是悲伤,而是——温柔。

此时的狄咏,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是想起了长安城中的娇妻,还是未出世的孩子?还是什么也没有想,只是最后留恋的看看这个世界?这都已经没有人知道。

不知过了多久,一柄匕首反手插进狄咏的心脏,狄咏的手似乎扶了一下城墙,却迅速的滑倒在地,何畏之缓缓的走近他,狄咏的眼睛依然大大的睁着,似乎在最后的一刻,他也并没有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不知为什么,他这样的表情看起来竟然特别的纯净,并不象是一个勇猛的将军。

何畏之轻轻的帮他合上了双眼,他的目光落在狄咏的胸膛上,匕首已经完全刺入了他的胸膛,只露出镶嵌着腥红宝石的柄身,何畏之忽然认出,这柄匕首正是他当年送给石越的,石越又将之送给了狄咏,最后由它终结了狄咏的生命。他的心里,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了那场盛大的婚礼,鲜花铺落了汴京的街道……一刻钟后,环州城满城大哭。

仁多澣与慕泽奇怪地望着环州城,不明白那哭声因何而发。

这座城池的陷落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十天的惨烈抵抗,无论是身在前线战斗的慕泽,还是不断算计着异己部队的仁多澣,都对环州城又恨又敬。

这座小小的环州城,西夏军付出十天时间,以及超过一万余人死伤的代价。

慕泽已经准备好城破之后,要让满城人都为这种抵抗付出代价,也需要借此安抚死战的士兵。

最多只需要一次进攻了。

然而,出乎二人意料的是,一个时辰之后,环州城墙上,升起了白旗!

“投降了?!”仁多澣与慕泽面面相觑,所有的西夏军将士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环州投降了?!

环州城门全部打开。

从西城门出来一位身着素袍的宋军军官,缓缓向仁多澣与慕泽走来,他手中还捧着两个盒子。

西夏士兵们屏气凝神地望着这个军官一步步向仁多澣走近。

“让他过去。”随着仁多澣的命令,西夏士兵自动向两边退开,给这位宋军军官让出了一条道路。

“下官大宋环州陪戎校尉李敢当,向仁多统领乞降!”李敢当的喉咙中,无比艰难地吐出来这句话。

仁多澣与慕泽对望一眼,“狄咏呢?他如何不来?!”

“狄将军人头在此。将军遗言,请仁多统领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放满城百姓一条生路。此为环州户籍册!”

仁多澣大吃一惊,“狄咏死了?”一个亲兵接过李敢当手中的木匣,打开来看,赫然正是狄咏的人头!

“狄将军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人头,换取仁多统领的仁慈。”

仁多澣没有回答李敢当,他执鞭远眺残破的环州城,心中竟不知是什么滋味。他自然知道狄咏的身份,是绝不可能成为俘虏的,而且两国交兵……但是,不知为什么,仁多澣竟然没有征服的快感。

“收下他的户籍册。我答应你,进城之后,绝不纵兵侵犯百姓。”仁多澣沉声说道。

“多谢仁多统领!”李敢当向仁多澣拜了一拜,突然也倒在了地上。

几个亲兵冲上去,翻过李敢当的身体,发现他的胸口,也插着一把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