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一节(第6/6页)

“第一次打仗吧?”薛文臣误会了文焕的失神,友好的问道。

文焕冲薛文臣笑了一下,突然发现自己戴的头盔是新式的,薛文臣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微笑,正要说话,便见到营都虞侯王傥冷冰冰的眼神扫了过来,文焕连忙缩了缩脖子,不再说话。

第一营的队伍始终保持着匀速前进,保持阵形不乱。吴安国的第三指挥是前锋,第五忠的第二指挥是策前锋,刘昌祚的直属亲兵与一个指挥为中军,高伦与另一个指挥使分为左右翼,文焕就与营部呆在一起。神锐军第二军第一营的士兵,绝大部分都是经历过战争的,因此都显得很沉稳。吴充国似乎天生就会打仗,兼之生性冷冰冰的,反倒比久经战阵的人更加适应战争;只有文焕,手心兴奋得出汗,只好悄悄在弓上摩擦,心里面患得患失,恨不能立时飞到战场之上。

好在这种煎熬并不久。

很快,东大营的杀声与鼓角声,越来越清晰。眼见战场就要到了,突然,在一片不大的树林之前,前锋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刘昌祚皱起了眉毛。

他的话音刚落,吴安国的副指挥使陈喜便策马到了他的面前,翻身下马,禀道:“禀将军,吴校尉请求暂停前进。”

“什么意思?!”刘昌祚的脸立时沉了下来,恶狠狠地瞪着陈喜问道。薛文臣与文焕等人面面相觑,这是可以处斩的行为。

陈喜被刘昌祚瞪得腿一软,几乎跪倒。好不容易稳住心神,方讷讷禀道:“吴校尉请将军去前方看一眼便知。”

“好!我便去看一眼。”刘昌祚的话中,已经有了几分杀气。他策马正要向前,薛文臣慌忙拦住,道:“大人,让末将先去看一下。”

“不必了。”刘昌祚理都不理薛文臣,冷笑道:“我还怕吴镇卿造反不成?你守着中军便是。”

“是。”薛文臣无奈退开。王傥却带着一什执法队,紧紧的跟了上去。陈喜连忙上马跟上,文焕略一迟疑,终究是好奇心切,也拍马追了上去。

众人进了树林,便见吴安国的第三指挥早已全体下马,正在倚马休息。吴安国与他的行军参军则目不转瞬的注视着前方。刘昌祚策马过去,吴安国便已听到声响,转过身来,面无表情的行了一礼,指了指树林之外,低声道:“将军请看。”

刘昌祚等人闻言望去,便见树林以外约千步的地方,便是东大营所在。而此时,在东大营的前面,密密麻麻聚集了至少三万以上的西夏骑军。有数千人的前锋部队,在数百木牛的掩护下,冒着如蝗般的矢石,冲向东大营。营前遍地的残弓断矢和死尸,显示着这样的进攻,绝不是第一次了。

“此时若乘机冲杀,攻城之敌必然溃散。”文焕心里暗暗计较着,但是他自然不会说出来,这会置吴安国于死地。

“将军请看营中。”仿佛料到众人所想,吴安国指着东大营说道,惟独声音依然冷漠。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东大营内的情况看得并不真切,只能看见猎猎牙旗飞扬,身着青黑色盔甲,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振武军士兵们,如同波浪般的起伏,用一次射出几十支弩箭的弩机与抛石器,进行整齐的齐射,打击着来犯之敌。

“请看那些箭楼……”吴安国用冷漠嘲笑着众人的观察力。

众人这才看到东大营的几座箭楼上,都配备了威力强大的弩机——但是这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文焕突然看到刘昌祚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不等众人看实,刘昌祚已经下令:“全体下马休息,不得发声,等待命令再进攻。”令旗立时卷起,命令一道一道的传了下去。但是包括文焕在内的众人,都没有看出东大营的箭楼之内,究竟有何玄机。

西夏人的进攻,再次被击退了。

但是无论西夏人败退得多么狼狈,种谊的大军,始终龟缩在营中,绝不出营一步。

文焕看看东大营的战场,又看看眯着眼睛的刘昌祚,一脸冷漠的吴安国,突然之间有点沮丧:自己的才华,终究是比不上吴安国。他把目光又投向西夏的军队,忽然发现,那迎风飘扬的军旗之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

“李?”文焕摇了摇头,“从未听说西夏有姓李的将军。难道是汉将?”

没有太多细想的机会,只听到西夏军中号角齐鸣,一队骑兵再次发起了进攻,然而与前一次不同是,这次进攻的骑兵,并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而他们的身后,却紧紧跟着一队骆驼兵!

“泼喜军!”文焕心中一震,偷眼看刘昌祚与吴安国时,便见刘昌祚的脸色更加绷紧,而吴安国虽然一如既往的冷漠,却可以看到他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