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抚陕西 第七节(第6/6页)

石越点点头,道:“我早先就曾经告诉司马纯父,对于西夏国中的汉人官员,可以多下点心思。特别是两代之内降夏的,有思乡之绪的。”

李丁文不料石越早已想及这个地方,道:“智缘之意,是建议公子想办法笼络李清。此人或者可以为大宋所用。”

石越一口答应,道:“此事甚善。潜光兄与纯父联系一下,然后让职方馆陕西房的官员来见我,订立一个专门的计划,来笼络李清这样的汉将。而李清要作为重中之重。”

“是。”李丁文忽想起一事,问道:“公子可知职方馆陕西房知事是谁?”

石越也被李丁文问得一怔,道:“似乎在京兆府处理事务的,是一个同知。我也不知道知事是谁?”

李丁文想了一会儿,笑道:“看了陕西房知事不简单。陕西房与河北房是职方馆最重要的两房,不可能不设知事。如此神秘,连安抚使都不知姓名,我真有点好奇了。”

石越被李丁文一点,果然也觉得确是如此。

二人正在交谈,忽见石梁走了近来,禀道:“学士,高遵裕、李德泽求见。”

石越与李丁文对望一眼,转身说道:“请他们请来吧。”

高遵裕与李德泽走进院中,二人只道只有石越一人在院中,不料见他身旁突然冒出来一个陌生人,都不由愣了一下。二人和石越见礼完毕,高遵裕便问道:“敢问石帅,不知这位先生是……”

“李丁文潜光先生。”石越不免又替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

高遵裕久闻石越府中有一个叫李丁文的谋主,知道不可小觑了,连忙抱拳道:“原来是李先生。遵裕久仰了。”

“在下亦久仰高帅的威名。”李丁文回了一礼,又与李德泽见过礼。高遵裕亦不客气,便径直说道:“石帅,下官今日来,是再请石帅移驾渭州的。下官守土有责,实不便久驻原州太久,还请石帅见谅。”

石越点点头,道:“高帅所说确是正理,高师不妨先回渭州,本府欲在原州再驻五日,略略了解民情,再往渭州,尚有要事与高帅商议。”

石越毕竟是高遵裕的顶头上司,虽然他并不知道石越为何要在原州一再耽搁,高遵裕自然是无法理解石越的原因,但是既然石越已经说出口来了,他却不便再催促,因说道:“只是石帅的亲兵大都殉国,下官却不甚放心。”

李丁文忽然插话问道:“不知高帅带了多少兵马过来?”

高遵裕一怔,回道:“一营马军,外加两指挥蕃军马军。”

“还有蕃军?可是包顺部?”

“正是。”

李丁文微一沉吟,笑道:“高帅不妨先回渭州,只要借一指挥马军与一指挥蕃军在此便可。”

高遵裕想了想,两指挥马军,也有六百六十人,的确是可行之策,当下说道:“如此亦是一策。”又向石越说道:“若如此,便请石帅多多保重,早来渭州。下官便就此告辞。”

石越起身说道:“亦请高帅保重,本府送高帅出城。”

高遵裕连忙谦谢,石越却终是不肯失了礼数,终是亲自送他出原州城。

待到目送高遵裕远去,李丁文便向石越说道:“公子可立刻张贴告示,三日后,在原州城举行比武大会,原州之民,不论蕃汉,有能赢得禁军者,即赏钱一千。同时可加入禁军。”

石越奇道:“这是为何?”

“借此机会招募亲兵。”李丁文低声说道,“高遵裕表面虽然和公子客气,但是我看其颜色,知他必不肯将旗下的精兵强将让给公子。陕西因处边境,民风尚武,且又质朴。而百姓贫困,若有机会加入禁军,必然趋之若鹜。不若就在此地招募家世清白之百姓为亲兵,只要抚之有术,必能供公子驱使。”

石越也知道边境将领,或多或少,都要养一些亲兵卫队,只不过人数不敢太多,最多以一马军指挥为额,即三百三十人,官衔低者或一都,或者一大什,甚至一什都有之。否则难免会招致朝廷疑忌。因此亲兵卫队往往都是精锐敢死之士。他经历过被追杀的风波之后,更知道亲卫队之重要,当下便也点头同意。

于是,便在当日,非止原州城,直至原州的大部分镇、寨,都贴满了告示:陕西安抚使石越将要在原州城举行比武大会直接招募禁军,凡家世清白的士民工商,包括厢军、乡兵、蕃军,无论蕃汉,都可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