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湖广初熟 第七节(第6/6页)

这份札子在原则上并没有受到激烈的反对。讨论的重点自然是可行性,至少户部尚书司马光的态度相当明确,他绝对不愿意为这“没有必要”的海船水军扩军花一分钱。譬如司马光认为,杭州的第一军和登州的第三军,完全可以合并,以五百战舰的规模,绝对可以牢牢控制东海而不受任何挑战;而凌牙门第四军与广州第二军总数高达一千艘的水军规模,实在过于浪费。司马光从交趾海战中得到经验,认为有一百艘战舰,足以控制南海。纵然要与注辇国争雄,总数在六百艘的规模,便已经绰绰有余。所以司马光坚持相信,一千八百艘战船,最起码可以削减到一千一百艘甚至是八百艘。

而文彦博则认为,第六条和第七条,表面客气,但实质却过于咄咄逼人。让海外诸岛为大宋创造财富,固执如文彦博也不会反对。但是他认为如果到处挑起纷争,并不是天朝的荣耀,而是天朝的耻辱。天朝处事,应当有天朝之风范,不当如同蛮族一般,以力服人。而且如果介入太多,会出现兵力不足的状况。而且文彦博非常怀疑,强迫水手受训的计划,能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他极度怀疑会因此重蹈保甲法的覆辙。只不过因为这损害的是商人的利益而非农民的利益,所以文彦博心里还隐隐隐约约认为:既便是失败,也不会影响国本。

不过比较有利的是,兵科给事中已经表露出赞许的态度,似乎不会出现被封驳的情况。因此,赵顼的态度,便成为了关键。薛奕才敢壮着胆子,向皇帝提出如此请求。

赵顼听完,不置可否的一笑,用手指着文彦博,笑道:“朕便同意,若枢使不同意,也是枉然。国家大事,不可草率。朕这个皇帝,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主的。”

薛奕忙说道:“那是因为陛下是英明之君主,善于纳谏。这是大宋之福。”

“卿既然知道此理,便甚佳。依然赌七宝剑便是。”

“七宝剑非人臣之物,臣不敢赌。臣斗胆,要请陛下恩许臣前往枢密会议与政事堂向执政说明主张。”薛奕毕竟年轻,耐不住中央政府决策的那份谨慎或者说拖沓。

赵顼顾视文彦博,哈哈大笑,道:“卿欲作说客?那朕便许卿。若左朋胜了此局,便让枢密院与政事堂会议,听卿陈叙。”

薛奕闻言大喜,拜道:“谢主隆恩。”

赵顼笑道:“不忙着谢恩。卿以为左朋必胜么?只恐未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