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四节(第6/6页)

“我一直觉得他缺少直面困难的勇气。有些困难,总是需要人面对面去战而胜之。”出于某种不可言传的偏见,王倩对石越的评价始终有限。

“这不公平。”桑充国轻轻的说道:“也许,他只是比我们多了面对困难的智慧而已。”

王倩默然良久,忽然温柔的说道:“桑郎,你很尊重他?”

桑充国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一直都尊重他。他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虽然有时候,我理解不了他。”

“也许吧。但是我觉得你比他要坚毅勇敢。”王倩温柔的笑了,可是声音却非常诚恳。

桑充国站起身来,缓缓踱到门口,望着蔚蓝的天空,悠悠说道:“我曾经答应过他,会永远站在他的一边。但是,我似乎没有做到。”

“我的夫君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站在道义一边。”王倩的唇边流露出一丝执拗,“桑充国不应当向任何人效忠。”

桑充国却没有转过身来看自己的妻子,而是径自说道:“但这一次,道义就在石越一边。”

王倩撇了撇嘴,摇着头,柔声说道:“桑郎,你还不明白?石越不象你,他永远没有你的纯粹。他做任何事情,都带着功利与目的。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其实心机深不可测……你以为这次,他只是纯粹想慰藉死难者的英灵吗?”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目的?”桑充国愕然回过头,惊讶的看着妻子问道。

王倩犹豫了一下,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她的神情依然似水般温柔,但声音中却隐隐有刀锋般的锐利:“他不过是想借着这次机会,建立起先贤祠的地位,从而破坏儒家的独尊地位罢了!”

“这……”桑充国不自知的瞪大了眼睛,觉得这样的结论真是不可思议。

王倩再次微微一笑,细声说道:“桑郎,你且想想,石学问世以来,风行于世。那些所谓的杂学,除了不能参加科举之外,学习者已经完全可以借此谋生,并且,甚至也有做官的机会。如今朝廷再这么大张旗鼓的进行褒扬,死后甚至可以千秋万世的祭奠——这已是董仲舒以来从所未有的新局面!虽然不可能彻底撼动儒家的地位,但是儒学独尊,必然受到实质上的挑战……天下杰出之士,有多少人能不被万世之名所诱惑?”她侃侃而说,如果此刻石越能听到她的这番评论,也许都会感叹王倩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不管如何,这都是好事。”桑充国依然有几分不相信,但是石学地位的提高,也是他所乐于见到的。

“的确是好事。只是我觉得石越太阴沉了,连他这次亲自在《新义报》撰写署名文章,我也觉得有他的用意……”

桑充国摆了摆手,咬着嘴唇说道:“倩儿,你不必对子明太过苛责。这次我一定会站在他的一边的!”

从第二天起,《汴京新闻》出现了一个系列报道,《汴京新闻》替二十五名死者各做了一个专题,讲叙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亲人朋友对他们的悼念。报道感人至深,以至于整个汴京都在同情这些死者。而《新义报》则无比默契的刊登着一系列的评论,慷慨激昂的呼吁朝廷的“有关官员”不要让死者不能瞑目,令生者常怀耿耿。

在两大舆论力量的引导下,汴京士林普遍相信,石越的要求,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死者的尊重。却也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配享孔庙终身无望,却幻想能进入先贤祠享受千年之令名,因此在心里极为支持石越的主张。甚至连《谏闻报》也一反常态,高举支持的大旗,站在了石越一边——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唐坰完全是因为盼望自己死入祠先贤祠,才有这样异乎寻常的举动。

这是历史上头一次,尚书省操纵舆论,来对门下后省的官员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