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阁清鸣 第七节(第6/6页)

这一席话,说得直白无比,让人听得悚然动容。赵顼左右四顾,见无人在侧,这才放心,低声说道:“朕还有时间去了解石越,娘娘但请放心。”

曹太后点点头,注视着赵顼,说道:“官家,哀家是要见仁宗的人了,也没什么好顾忌的。我们曹家世代忠臣,也没有人在朝中任要职,更不会有什么外戚乱政的事情。哀家所谋,为的都是赵家的江山——不论石越是忠是奸,司马光、范纯仁,甚至王安石,这几个人都必定不会牵入乱谋之中。无论何时,官家都要让这几人有一个人在朝中……”

赵顼微微颔首,道:“朕明白。”

顿了一会,又说道:“石越向朕推荐的吏部尚书人选,是冯京,以范纯仁为吏部侍郎。”

曹太后怔了一下,摇摇头,叹道:“看不透,真看不透。”

“朕明天便改诏令,以吴充为兵部尚书,以冯京为吏部尚书,范纯仁为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是司马光,刑部尚书为陈绎,礼部尚书王圭,工部尚书苏辙……”

“石越竟然不在六部尚书之中?”

“不在。但是九卿之中,也有加参知政事衔的。石越位在九卿。”

“九卿?”曹太后略一沉吟,问道:“司农寺还是太府寺?”

赵顼笑道:“娘娘果然料事如神,朕让石越做太府寺卿加参知政事。九卿当中,眼下只有司农寺、大理寺、太府寺三寺卿能加参知政事。”

“如此,官家也有了十一位宰相。”曹太后静静想了一会,说道:“哀家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但官家要做中兴大宋的皇帝,总是一件好事。祖宗家法,要善待读书人。哀家常听说民为国本,官家若能守住祖宗家法,善待读书人,同时也善待百姓,便能是一位受后世称颂的仁君了。”

“娘娘放心,朕会牢记在心。”

汴京城的天边开始发白的时候,数骑快马冲破手持令牌冲出了四墙的城门。黎明前的晓风好似在卷动天边的剩下的那重黑幕,赵顼挂着披风,站在大内西角楼的高楼上,眺望远空,他知道,不久之后,粉红色的云朵,将如火花似的向四边奔放,太阳——将发出四射的光芒。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汴京城中的一座府邸中,也有人在静静地望着东方的天空。

“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嘿嘿……”吕惠卿不停的把玩着自己手中的玉箫,忽然,猛的往一块大石头上一击,一声脆响,玉萧断成两截。不知道为什么,当知道自己很快就要真正站到权力的高峰之时,吕惠卿的心中,并没有半点高兴,反而是说不出来的烦躁。

走掉了曾布,新党的骨干并没有如想像中的那样集中到吕惠卿的身边;朝中来了一个自己极度讨厌的司马光,却并没有和石越闹得不可开交——所有的事情,皆不如意。吕惠卿觉得自己就象一个丧失了先手的棋手,对手的第一步,都在侵削自己的利益,而自己却只能够步步隐忍。

“还是要忍。也许,机会,就在不远处。”吕惠卿紧紧握住半截玉萧。

“大哥。”吕升卿远远站在十步开外,怯声唤道。

“什么事?”吕惠卿没有回头。

“桂州来信……”

“什么?”吕惠卿霍地转身,“信在哪里?”

吕升卿连忙快走近,将信递上。吕惠卿细心的看了一下封皮,见无异样,这才拆封,取出信来,细细阅读。吕升卿站在一旁,抑制不住好奇,悄悄打量着吕惠卿的脸色,却见他平淡如常,心中不由失望。下意识的缩了一下头,便即告退。

吕惠卿漫不经心的点点头,待到吕升卿从自己中的视线中完全消失,他脸上才露出不自觉的微笑,仰首望天,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自言自语道:“天助我也!”

  1. 宋制县分赤(京府辖县)、畿(京府旁县)、望(四千户以上)、紧(三千户以上)、上(二千户)、中(千户)、中下(五百户以上)、下(五百户之下)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