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阁清鸣 第五节(第5/6页)

司马光见陈襄言辞当中,意味深长,竟似别有他意,不由一怔,立时想起受王安石嘱托来见自己的智缘和尚说的话:“学士(司马光时为资政殿学士)与相公,虽然都不在朝中,却无一日不在皇上心中。相公的宰相做得与常人不同,怨谤虽多,威信亦大,不得万不得已,皇上不会再下旨往江宁,但给学士的诏旨,依小僧看,迟则一年,快则半年,必然下来。相公之意,是盼着学士莫要推辞,朝中那位学士,志向本事皆是难得,但是少年得志,或有孟浪处,上上下下,多有不放心的、忌恨的,若有学士在朝中,则朝野都能安得住心,便于那个学士,也是有好处的……又有一事,学士的风骨,九重之内也知道的,诏旨断不会轻易下,毕竟会有一个人先来——依小僧看,或者便是陈述古……”

陈襄自是不知道司马光在想什么,见司马光默不做声,又抱拳继续说道:“我在京师曾听说太皇太后言道,当今朝廷,甚少老成之人,若老成之士,外臣中自以司马君实为楷模。最近朝中改官制,皇上也说想要新旧参用,圣上手指御史大夫一职说,此非司马光不可。石子明亦深以为然,听说他向皇上说,司马君实志虑纯熟,若为御史大夫,朝中可无邪党……”他一面说,一面瞟司马光的脸色。

不料司马光沉静如水,只是淡淡一笑,反问道:“述古兄此来,是奉了圣意呢?还是私下来拜访。”

陈襄笑道:“我是奉了圣意私下来拜访。”

司马光微微颔首,不紧不慢的说道:“那么,只怕述古兄回朝之后,便没有这道旨意了也未可知。”

陈襄愕然道:“这怎可能?”

“岂不知世事难料?”

“那么,若还有这道旨意呢?”

“为人臣子的,又岂能不想报效朝廷?”司马光淡淡的答道。

“殿下。”萧佑丹轻声唤道。

耶律浚今夜穿着契丹蕃服,紫窄袍、水晶饰带,紫皂幅巾,腰中别着一弯刀。听到萧佑丹呼唤,耶律浚一面轻轻梳理着爱马的毛皮,一面问道:“佑丹,有事吗?”

“殿下真的决定大事改革?”

“时不我待。”

“但是耶律伊逊,始终是个心腹之患。”萧佑丹皱眉道。

“我们找个机会除掉他便是。”耶律浚不以为意的说道,“朝中不少大臣,也是支持我的。”

“只怕那是镜中花,水中月。面对皇上数十年的积威,数十万皮室军,这些支持,都只是虚影罢了。”萧佑丹毫不客气的说道。

耶律浚停下了刷理,转过身来,盯着萧佑丹,半晌,深吁了一口气,问道:“难道要我什么也不做?”

萧佑丹放缓语气,温声劝道:“但是殿下,你的动作太快了。你三天之内,罢免任命了一百三十名官员!现在朝廷中,众小怨谤载道。”

耶律浚哼了一声,没有回答。

“你又下令允许民间印刷书籍,开办学校,而且正式请求皇上允许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些事情,皇上能高兴吗?皇上一向以为,本朝是以武立国的。”

“契丹人实际上已经在读书,我不过是承认事实罢了。何况文武不可偏废,科举可以给契丹人进身之道,培育契丹的人材,有何不可?父皇会答应的。”

萧佑丹苦笑道:“这些倒也罢了——可是你减免了中京、上京道今年一半的赋税,又请求减免南京道、西京道三成赋税——这皇上能答应吗?你要让一半的乡丁归乡,要检视皮室军的数目,要求对叛乱部落剿抚并用——这皇上能答应吗?”

“我知道肯定没有这么容易答应,但是我必须试一试!”耶律浚压着嗓子说道:“契丹人是我族立国的根本,现在契丹人都民不聊生——我必须让契丹人有时间去放牧、去打猎、去耕田,让他们的牛羊繁殖,让女人生孩子,只有这些契丹人过得好,我们大辽的根基才会稳固!我们还要让汉人和那些蛮夷部落不至于心生怨恨,要让他们对大辽既敬且畏,这样大辽才会强大!”

萧佑丹沉默良久,低声说道:“殿下,我们不能太心急。万一皇上翻脸……”

耶律浚游目四顾,见并无他人,放低声音说道:“萧素扈从圣驾,萧忽古(即前文所说萧和克,兹改)深得宠信,二人皆已向我效忠。”

萧佑丹心中不由凛然,萧素倒也罢了,萧忽克何时向耶律浚效忠,他竟然全然不知情,这个太子殿下的本事,看来比自己想像的更加了得。

“萧忽古之父,本是我外公旧部,我外公在世,颇为照料……”耶律浚低声解释了一句,又继续说道:“现在若有可虑者,是耶律伊逊那厮为中京留守,中京的兵权,我不及他。而且那些将领,我又动不得。只需找个借口除去此贼,皇上仅我一子,万事不足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