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阁清鸣 第三节(第5/6页)

“马先生所说不错,不过所谓打草谷供养军队,也只是片面之辞,辽国的军队一样要耗费国家的粮饷。”韩先国笑道。

“六十万骑兵!若大宋有六十万骑兵,天下不足平。”司马梦求感叹道,一面细心的数着驻扎在松亭岭的辽兵人数,以便晚间绘图记下来。

韩先国摇摇头,背着手笑道:“宋与辽不同,辽国养得起,是因为马不要什么本钱,大宋可做不到。其实只要士卒精练,将帅得力,政治清明,骑兵又有什么用?燕云之地,是城寨攻防,又不是大漠追逐。”

司马梦求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我这次北来,听说辽国各属国、部落,对辽国朝廷,都多有腹诽,韩兄久居燕地,可有耳闻?”

“那不足为奇。”韩先国点头笑道:“这些部落、属国,当契丹强盛时,便唯唯诺诺,不敢不听;但若其虚弱,自然先为自己考虑。似燕云的汉人,虽然未必便心怀故国,但却也不会为辽人卖命。”

他见司马梦求有愕然之色,又笑道:“我听说南朝有人以为燕京的汉人一定心怀大宋,这其实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老百姓只需平安生活,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契丹人的统治。”

“那么韩兄为何?”司马梦求不解的问道。

韩先国自嘲的笑笑:“我不过因为累试不第,没什么出身之路。有人出钱帮我创业,让我能有机会做点事业,自然死心塌地的为大宋卖命。辽国象我这样的汉人,若有人加以笼络,却是多少有点用处的。”

司马梦求点点头,傲然道:“这也是好事。我可以告诉你,大宋才是前途无量的国家!朝廷日后绝不会忘记韩兄的功勋,封妻荫子,等闲之事。”

韩先国不置可否的笑笑,显然并不太当真。

司马梦求笑道:“我知道你不信,若在几年之前,我也不信。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

韩先国见司马梦求说话的神态无比认真,心下竟也不由信了几分,他思忖一会,终是不明白为什么说“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便试探着问道:“马先生,朝廷养着我们这些人,自然是有意燕云,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有用呢?”

司马梦求望了韩先国一眼,笑道:“不要急,此事本来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慢慢的,你就会明白我的信心从何而来了,不用太久,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信心的。”说完,挥鞭抽了一下马背,驰向酒铺。

韩先国怔了一下,来不及细细咀嚼司马梦求的话,也连忙拍马跟上。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酒铺,便觉得一股森冷之气迎面而来。只见酒铺前,站着一队黑甲卫士,军容肃穆,凛然生威,见二人走近,四个卫士立时围了上来,用契丹话喝道:“什么人?”

韩先国见他们的打扮旗号,已知道这些人竟是宫卫骑军,心中不由一凛,一霎时就换过脸来,满脸堆笑,用流利的契丹话说道:“小的们是商队的头头。”两个商队的伙计也连忙跑过来,一面作揖,一面解释。

那几个卫士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二人一眼,这才释去疑心,任二人进入酒铺。

司马梦求与韩先国暗暗称奇,看这个样子,酒铺中必有大人物,但是为何却不驱逐众人呢?司马梦求本来也难得见识一下辽国的贵人,更是暗暗留心。

二人走进酒铺,便见两个契丹人占了一张好桌子,在那里饮酒,旁边站着剽悍的八个卫士。其中一个神态儒雅的中年人见到司马梦求,似乎微微一怔,用契丹话问道:“那位先生,请过来一下。”用辞虽然客气,但神态语气,却非常傲慢。

韩先国知道司马梦求不会说契丹话,连忙拉着司马梦求走了过去,陪着笑问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那人却不去理他,望着司马梦求微微一笑,在另一个人耳连低语数句,忽然用流利的汉语说道:“这位先生是南朝人吧?”

司马梦求心中一震,他知道既已为人识破,毕竟不能再掩藏,否则只能启人疑窦,便装出讶异之色,抱拳答道:“学生的确是南朝人。却不知大人如何知道?”

那人笑道:“我去过南朝许多次,两朝人物,略有些不同处,倒也分得出来。”

“大人果然慧眼。”司马梦求笑着恭维道。

“哪里,却不知先生台甫如何称呼?来北朝何事?”那人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

“不敢,在下马林水,草字纯父。因为生性喜欢游历,来北朝,无非是想看看北地的风光。”

“哦?”旁边那个契丹人突然开口说道:“先生倒是个雅人,不过这样做,似乎触犯了大辽的律法。”他的汉语,竟然也甚是流利。

司马梦求连忙谢罪道:“在下不敢,实是不知,还望大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