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九(第12/13页)

二十八日,札派乡试内外官员。

是月,鲍公超击贼于宁都州城外,大破之。州城解围。贼溃窜闽粤境。江西全省皆平。左公宗棠奉旨锡封一等伯爵,鲍公超一等子爵。杨公岳斌由赣州回南昌省城,奏请回湘增募陆勇赴甘肃剿办。

贼之窜广东者,攻扑南雄州;其窜闽者陷武平县城。张忠毅公运兰死之。贼遂遍扰汀州属境,陷漳州府城而踞之。

湖北发、捻大股围扑蕲水官军营盘,石威毅公清吉阵亡。

十月初一日,公弟国荃登舟回湘,公送之至采石矶乃还。初四日,公还署。

初五日,专折奏谢弟国荃开缺恩旨,又奏谢弟国华、贞干各加赏恩。

初七日,考试督署书吏。

李公鸿章委员解到上海协饷银十七万两,支发江皖各路湘军欠饷。公定议撤遣湘勇,什去八九。

十二日,具折代奏提督鲍超请假六个月,驰回四川本籍,亲营葬事,兼养伤病,令其部将宋国永、娄云庆分领霆营之众。附片奏金陵遣撤勇丁,先后回籍,沿途安帖。并报皖鄂军情,檄调刘连捷等军赴鄂援剿;调易开俊一军渡江,而北与李榕、王可升等为后路策应之师。又奏采访忠义第十九案。附片奏:安庆通判达凌阿在寿州殉难请恤,苏州从九品蒋映杓、训导梅振镳请恤,并其家属十一人。

十三日,奉上谕:“现在江宁已臻底平,军务业经蒇事,即着曾国藩酌带所部,前赴皖鄂交界督兵剿贼,务期迅速前进,勿少延缓。李鸿章前赴江宁,暂署总督篆务。江苏巡抚着吴棠暂行署理。钦此。”

十七日,李公鸿章到金陵见公。公与商裁退楚军,进用淮勇。檄调刘铭传、李鸿章等引淮军渡江而北,上援皖鄂。

十九日,奉上谕:“曾国藩奏提督鲍超遵奉前旨请假葬亲一折。已明降谕旨,赏假两月,回籍经理葬事矣。现在甘肃军务未蒇,新疆回匪日益蔓延,非得勇略出群如鲍超者前往剿办,恐难壁垒一新。着曾国藩传旨鲍超,令其俟假期一满,即行由川起程,出关剿办回匪。其旧部兵勇及得力将弁,准其酌量奏调,随带同行。从前回疆用兵,杨遇春即系川省土著,立功边域,彪炳旂常。鲍超务当督率诸军,肃清西陲,威扬万里,以与前贤后先辉映。该提督忠勇性成,接奉此旨,必即遵行,以副朝廷委任。钦此。”

二十二日,奏遵旨驰赴皖鄂交界督兵剿贼一折。奏称:臣用兵十载,未尝亲临前敌,自揣临阵指挥,非其所长。此次拟仍驻扎安庆、六安等处,派刘连捷等入鄂,听候官文调遣。檄调淮勇两军随臣西上,更资得力。附片:沥陈才竭力蹶,难胜重任。楚军出征过久,渐成强弩之末,不如淮勇之方锐。一俟皖鄂肃清,即请开各缺,调理病躯,仍当效力行间,料理经手事件。如军饷之报销,撤勇之欠饷,安置降将部众,区画长汇水师营汛,皆分内应了之事也!又折奏请于江宁省城,建立昭忠祠,汇祀湘军阵亡病故将士。附片奏广东、江西厘金全归本省经收,唯留饶州、景德镇厘金之半,拨解祁门粮台,以充皖南五军之饷。

二十五日,作《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记》一篇,立石于龙膊子山下官军攻入之处。

二十七日,奏报淮南征收盐课第一案。

是月,僧王军击贼,大破之。官文公、乔公松年调派各军防剿,招抚数万人,余贼窜德安。

广东贼陷嘉应州城、大捕县城,与闽省汀、漳之贼延扰凡数百里。左公宗棠移驻衢州,调派刘典等军分道入闽进剿。钦命刘琨典试江南,以平步青副之。

十一月初一日,委员择地修建昭忠祠、靖毅公祠。设工程局委员监督工役,次第修复学宫及群祀祠宇。

初三日,交卸总督关防。

初五日,奉到上谕:“皖省一律肃清,楚境余贼由黄、孝窜德安一带,逆数无多,楚军可敷剿办。曾国藩无庸前赴安庆,亦无须交卸督篆,仍驻扎金陵,妥筹调度。李鸿章现在入围监临,俟出围后,仍回江苏巡抚本任。钦此。”

初六日,诣贡院迎主考官入闱。

初八日,得前总督陆公建瀛遗骸,改棺重殓,公出城吊而祭之。

初十日,作《家训四条》。

十七日,李公鸿章派弁送远总督关防,公接印回任。

十八日,驰折奏交卸督篆遵旨仍回本任日期。奏称:鄂、豫、皖三省,均捻匪往来熟径,刘连捷等军宜以黄州上巴河为老营,派吴坤修料理营务;刘铭传等军宜以三河尖固始为老营,派李鹤章料理营务。又折奏续保克复金陵水陆各军随营筹饷各员弁,汇单请奖。又片奏请敕部添铸淮扬镇总兵新印,颁发来营。又片奏国子监典籍钱继文,前在金陵殉难请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