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顺治朝(第28/28页)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第二卷,第10页。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1—2页,1654年4月17日奏章。参见《东华录》顺治十一第五卷,第4—6页。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第二卷,第9页。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2页。虽说宁完我作出这种严正的指责,是为了使满洲贵族支持他个人对陈名夏进行报复,但他也并不怎么掩饰他们个人之间的不和:“名夏礼臣虽恭,而恶臣甚深。此同官所共见闻者也”。同上。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1—2页。
同上书第八十二卷,第3页。园产价值10万金,江宁各上司公捐银3000两,代为纳价。
同上。
同上。宁完我建议逮捕陈掖臣及其家人长班,严加拷讯。据说陈掖臣被捕时,有田900顷,银700两。谈迁:《北游录》,第391页。
张其昀编:《清史》,第3788页,赵延先作赵企先。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4页。
此人姓朱,史儒纲说他是明朝宗室。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4—5页。
宁完我特别指出魏象枢是陈名夏的姻亲。但据《清史·魏象枢传》载,他不过是陈名夏岳父牛射斗的一个好友。张其昀编:《清史》,第3897页。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5—6页。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5页。正是在这份名册中列有吴伟业的名字。因此当吴伟业抵达北京时,陈名夏已遭弹劾。于是,也许是出于明哲保身,吴伟业听任别人将自己的名字与陈名夏的政敌冯铨的名字联系起来。孙克宽:《吴梅村北行前后诗》,第6—7页。
同上。
同上书第八十二卷,第7页。以前对陈名夏的弹劾见第5—6页。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致同意,党争是使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王夫之《读通鉴论》对于这种陈旧的史学观点做了最生动的阐述,见104—105页。
关于宁完我在1635年被贬黜,见张其昀编:《清史》,第3666—3667页。
宁完我明显地暗示陈名夏为了掩饰自己与李三的串通,篡改了票拟公簿。宁完我则是公开受到李三案牵连的人。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7—9页。
谈迁:《北游录》,第389页。
陈泰竟然作证说魏象枢从未见过陈名夏的岳父牛射斗。张其昀编:《清史》,第3897页。
王崇简后于1658年任礼部尚书,1661年致仕。
谈迁:《北游录》,第389—390页;《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9页;张其昀编:《清史》,第3788页。
《世祖实录》第八十二卷,第13页。
同上书,第14页。陈名夏之子陈掖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满洲。谈迁:《北游录》,第391页。
谈迁:《北游录》,第390页;查慎行:《人海记》卷上,第2页。恒慕义说陈名夏死时50岁,我采用了谈迁的说法。谈迁还提到,三天之后,清廷允许陈名夏亲人认领他的遗体,得到了薄葬。
同上书,第57页。“百史”是陈名夏的字。
同上。谈迁的日记称那个厅室为“溧阳”之杜邮。溧阳是陈名夏的家乡,谈迁没有直呼陈名夏的名字。
同上书,第3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