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变起 死于匹夫隋炀帝的最后岁月(第2/2页)

司马德戡趁机召集众人,兵士惊惧惶恐之下都讲“死生从命”,豁出去决定造反。

炀帝发觉有变,逃入西阁。其宠妃魏妃为兵士开门。炀帝忙逃入永巷躲藏,又有美人告诉兵士其所躲藏之处。

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入,炀帝隔着窗子问:“你想杀我吗?”`

令狐行达说:“臣不敢,只是将士思归,欲奉迎陛下还京师。”

炀帝说:“朕也想回去,因为粮食未到,现在和你们一起回去吧。”

兵士逼迫炀帝乘马入朝堂慰劳百官,牵来一匹马,炀帝此时仍嫌马鞍弊旧,换上新的后才勉强骑上,兵士挟刃牵缰而出。

反叛兵士见到皇帝本人已在掌握之中,欢呼遍地。宇问化及望见炀帝,知道事已成功,一反当初惶恐之态,对左右说:“何用持此物出来,杀掉算了。”于是逼拥炀帝返回寝殿。

面对环立提刀的兵士,炀帝叹道:“我何罪落到这个地步?”

叛将有个名叫马文举的,善于辞令,答道:“陛下违弃宗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怎能说无罪呢?”

炀帝说:“我确实有负天下百姓。至于你们这些人,荣禄兼及,怎会干出这种事来?今天之事,谁是带头人呢?”

司马德戡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宇文化及得理不饶人,又派封德彝数斥炀帝罪恶。

炀帝漠然道:“爱卿你是读书人,怎么也掺合这事?”封德彝愧然而退。

炀帝爱子杨杲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一直跟在炀帝身边,看见如狼似虎的兵士亮刀弄剑,吓得嚎哭不止。隋炀帝昔日的贴身侍将裴虔通(此人是杨广为晋王时的亲信)火起,一刀砍掉小孩子的脑袋,鲜血溅满炀帝一身。

事已至此,众人一拥上前,想砍杀炀帝。

此时,杨广倒不失天子威仪,厉声说:“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拿鸩酒给我”此前,炀帝内心也预感自己必不免死,身边常带一个盛有毒药的小瓶。他常对身边宠幸姬讲:“如果叛贼入宫,你们先死,然后我也服毒。”事起仓猝,左右一时逃散,炀帝一时间也没找到毒药。

马文举等人不答应,令狐行达上前一推把炀帝摔坐于地。炀帝自己解下白练巾给令狐行达,几个人嘎嘎做响地用力,练巾绞死炀帝,时年五十。

萧皇后与宫人拆掉床板,把杨广杨杲父子两人的尸体埋于西院流珠堂。贞观五年(631年),炀帝尸身移葬于雷塘。

编撰《隋书》的魏征对隋炀帝发感慨说:

“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唐人李商隐有诗叹曰: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垂问《后庭花》?

五代罗隐,也有诗哀惋: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据中新江苏网2002年6月15日消息,江苏准备启动隋炀帝陵旅游区项目,占地2500亩,投资4亿多元,主要项目有邗沟舟游、迷楼风韵、龙舟战水等八大景区项目。假若炀帝地下有知,不知是否鄙夷不屑,嫌此规模太过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