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第399章(第3/8页)

然而象石坚这样做,宋朝有几人?韩琦不行,范仲淹不行,狄青不行,夏竦就别指望了。北宋说起来,真正做到这一点,恐怕也只有一个包黑子,可现在他还呆在庐州养老父亲。

石坚答道:“陛下对百姓确实很好,现在生活也比以前更好。但社会的基层还有许多百姓是弱势的一群,如果加上官员不作为,或者与地方大户联手沆瀣一气,那么这些百姓生活更惨。他们看不到前世百姓吃的是什么,而是看到周围百姓吃什么。”

石坚这话说的可是致理,这些百姓大多数不看书,或者连识字都不行,他们怎知道前代的历史,如果比较也只是与周围人比较。为什么文革时,人们其乐融融,后来富了,怨言却更多了。那是大家都吃不饱,感觉不到,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这样。

“因此,陛下,严惩贪污与不作为官吏,还地方一个清明。京城可设专门一个机构处理各地冤案与不平事,还受欺压百姓一个公道。减少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国内清平,大事可定。”

石坚说的对头,可那一个朝代也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如果做到了,什么天理教,地理教也掀不起风浪。石坚心里也知道,可是他想要逃走了。他心里也不高兴,老子怎么说也立下了大功。这些宋朝大臣还在蒙乎乎的,他们不知道平灭西夏对宋朝意义多大。我现在官职就别说了,不用时一踢干干净净,用的时候,我帮你揩屁股不算,还要帮你们系裤子找厕纸啊。如果他穿到一个异时空,这些族人与汉族无关,他早撒手不管了。随便在那一片大陆做一个土皇帝也比这样受气强。

石坚又说道:“至于国内,陛下,现在西北想来已经安定下来。陛下,可以调一半将军散于各地,以备意外。他们都经过战事,经验丰富,可在关健时候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前线士兵也忠于朝廷,朝廷可以换防一半士兵下来,虽然有些花费,可这些士兵一是经过战争,二是忠于朝廷,也可以保证朝廷的安全。”

他一直没有明说。除了少数大臣外,其他大臣还奇怪,他们说的是朝廷,怎么一直谈到军事布署?

刘娥在帘后一边听一边想,她已经明白石坚的意思了。一是进一步整顿朝政,使百姓不想造反,受戴朝廷。二是将一半将士换下来,有了这些将士在国内,他们能征善战,到时候天理教动乱,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当然也只能是一半,因为从陕西到龟兹,与契丹人的边境太长了,如果全部换下来,到时候契丹入侵,也没有办法抵挡了。不能防了内,不能防外。也只有这么办吧。

其实石坚还有一条好主意,他没有说。那就是成立一个强大的海军,将海路全部切断。使大洋岛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还能使两湾大陆继续通航,同时将宋人接出,再派人潜入大洋岛离间。在得不到外界的支持下,土著人与天理教或者张元的人早迟会发生冲突。最后宋朝收拾残局。那样也不过两年时间就可以再次安定大洋岛局势,还能让土著人认识到比宋朝更凶残的种族。

但花费可不小。首先现在基本上都是海客的船只在行驶,他们的船以装货为主。现在海军必须重新打造新船,这种船型以速度为主。最后增加许多冗兵与新的开支。并且只有投资,没有收益,对刘娥来说未必接受。其次那样石坚也没有必要离开朝廷,这一点石坚也不想。海军肯定要成立的,一是以后各国海运迎头赶上,大海上没有一个纪律也不行。二是有了海军可以控制海客的武器泛滥成灾,象天理教这样的组织再想得到大规模的武器将会很难。三是有了海军就可以随时威胁欧洲等国家的人。当然多余的支出也只有从厢军入手,将厢军减编,这样朝廷财政压力才会减少。可现在石坚敢动军制改革?只是等赵祯上台再说吧。

最后刘娥扮布了一系列的命令,着狄青种世衡等将军回朝,然后让石坚担任右银青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太子太师崇政殿大学士充都水监都水使者权兵部侍郎守尚书左丞判大洋岛经略安抚征讨使含山县公。

四个虚职,三个半实职,一个实职,都是三品以上的官职,还有一个实打实的县公。并且有一个同平章事,虽然也是一个假相,可总算挤入宰相的行列。如果说拿工资,现在吕夷简也没有石坚拿得多了。

石坚还在晕乎乎的,今天刘娥犯了那门子邪,不用则已,一用将自己用到如此地步。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和刘娥耍小心眼了。

刘娥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她认为冤枉了石坚。至少现在她没有对李宸妃动什么心思,石坚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那件事,把李宸妃救出,偏偏石坚知道了,侥幸他将责任全部推到夏竦身上,拿夏竦在泄愤。她可不知道石坚知道历史上李宸妃反正比她早死近一年时间,石坚就认准了这死理,我早点将李宸妃救出,省得有意外发生。如果刘娥知道是石坚所为,别要同平章事,恐怕一下子发配到海南得了。这也是刘娥补偿安慰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