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美丽而残酷的东方“新世界”——为“大清国”个人奋斗的洋人:华尔(附戈登)(第12/20页)
戈登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以休假为由返回英国。离开之前,他还向英国以及清朝政府建议,一定要在发放大笔赏金后,及时解散常胜军,以免士兵因缺饷叛变或闹事。
1864年6月1日,常胜军的三千多军官和士兵均得到该得的大笔赏金,全军解散,武器归公。至此,常胜军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戈登本人,也获清政府赐封“提督”以示荣宠。
临行前,戈登满怀深情地与中国战友作别,表示说:
“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训练有方,贵国自可转弱为强!”
常胜军虽然解散,它对李鸿章的影响无比巨大。因为“常胜军”最精锐的六百人炮队、三百人枪队以及轮机手数十人(包括十多个洋教官)摇身一变加入淮军,李鸿章开始了他“练兵练器”的军队自强之路。他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特别是李鸿章看到李秀成部太平军大量使用洋枪后,更让他大为震动,深恐洋人为私所使,不断大量向太平军出售新式军火。于是,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并将军火销售和制造的控制权牢牢握住。
在大量购买、制造新式武器的同时,李鸿章还特别注意练兵,高薪聘用洋教头,从刘铭传的“铭”字营开始,教习洋火器,连西方最先进的32磅、68磅大炸炮也装备于淮军之中,并先后设置“洋炮局”、“炸弹三局”等附属于淮军的专门军械所,土洋并举,力图在军事上自强。
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本为湘军一个附属支系的淮军发展迅速。比如,五百人的一个营级建制,就有枪三百二十杆。同时,淮军共有六个独立炮营,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新式开花炮。与淮军相比,李秀成等人的太平军仅有洋枪,极其缺少洋炮这样的重武器。以此为恃,李鸿章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了“用沪平吴”,最终迫使太平军从进攻转为防御。清朝军队重新夺取了苏常财税重地,使天京东南方向完全暴露于清军的攻击之下。
太平军陷入被湘军、淮军夹击的窘境。
1881年,英国殖民地苏丹有伊斯兰教徒马赫迪起义,三年多攻城陷地,直扑首府喀土穆。
英国政府惊惶之余,把1879年已经回国的戈登再任命为苏丹总督,让他重回喀土穆,以求力挽颓势。1884年2月,戈登重返苏丹。仅仅过了一个月,十万马赫迪大军团团包围了喀土穆。经过数月的浴血战斗,缺食少兵的喀土穆终于被马赫迪的伊斯兰军攻陷,戈登勃勃不屈,在总督府持刀力战。最终,数百根伊斯兰长矛,把这位昔日赫赫的常胜军统领钉在了苏丹的红土地上。
闻知戈登死讯,清朝政府当时派人去英国领事馆隆重吊唁。
在我的老家天津,在“金融街”解放北路,现在的市政府大楼处,其原址即为“戈登堂”。
1890年,戈登死后五年,英国租界当局就在当时天津的“维多利亚道”修筑了一座英国中古时期风格的青砖建筑,来纪念他们这位名扬世界的英雄。对于中国清朝政府来讲,戈登不仅帮助过镇压“太平天国”,他还在1880年应李鸿章之邀来过中国,帮助清政府联合英法等国,抵制俄国老毛子的《里瓦几亚条约》,如果这份条约最终签订,新疆大部分就极有可能变成第三个“海参崴”。
在当时,戈登堂为天津最宏伟之建筑,比利顺德大饭店还要高。1976年天津地震时,戈登堂受毁严重,拆毁后在原地建起了新政府大楼。其原有建筑,仅存侧后小小一角,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天津人知道这个“遗迹”。
(说明:东王杨秀清与英国人接触的这几个原始文件,暴露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盲目自大与对西方世界的愚蠢无知。
平时在各种宣扬太平天国“反帝”文章中大加推崇的杨秀清“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仔细观察原文,根本没有任何义正辞严的“质问”,都是些问几句如下荒唐的问题:上帝多高多大?上帝长得啥样?上帝肚子有多大?上帝胡子啥颜色?上帝穿啥衣戴啥帽?上帝脾气好吗?上帝原配是耶稣和天王的“生母”吗?耶稣啥样?耶稣穿戴如何?耶稣有几个儿子?……种种提问,荒诞不经!
这些文件,对于研究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对西方的认识以及双方交往,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附一: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
诰谕
真天命太平天国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为诰谕夷弟知悉:兹于五月二十日本天国水营土壹将军禀奏前来,据称弟等领船二条,湾泊中关,未知夷弟来意缘由若何,只接得禀文数封,献至殿前。本军师阅览之下,俱皆洞悉,深嘉夷弟住居海外,不远千里而来王,遵领天国制度律例,实为有心,本军师欢欣莫甚!但禀文内所云,语句多有不合道理,此亦因弟未明天情道理之过也,本军师亦不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