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顺治皇帝的欲海人生(第8/10页)

因为小侄女皇后和表妹皇后都叫博尔济吉特,所以小顺治贴出来的大字报,也是同一个名字。但前一次,小顺治缺乏斗争经验,以表妹皇后吃醋为理由要求废之,结果费了好一番周折。这一次他的斗争经验丰富了,剑锋所指,直取要害,指责小侄女皇后"礼节疏阙",理由远比上一次更充分,算是下载了补丁,补住了漏洞,所以叫升级版。

但是这个版本,最终还是未能通过运行。首先是孝庄太后负隅抵抗,说:"哪里有'礼节疏阙'?明明没有吗……再者说了,孩子还小,等小丫头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事理了,我说儿子你就别在家里闹了,好不好?"

"不好!"顺治小皇帝掷地有声地回答。

继续闹腾。

孝庄那个上火啊,心说我老太太这辈子怕过谁呀?多尔衮凶吧?在我面前还不是乖乖的……这个叫什么董鄂妃的丫头,是不是活腻歪了啊?给我把这个丫头叫来。

董鄂妃来了,拜见太后。

孝庄笑眯眯地道:"丫头,你好,你好有手段,连多尔衮都拿我们一家没辙,你可好,把我们家闹了个底朝天,连小侄女儿皇后的事情都嚷嚷得满大街知道了,你还真行啊你!要不咱们这么着吧,你接着闹,就照这样子闹下去,千万别消停,闹到最后,看看你是不是比多尔衮更有本事,好不好?"

董鄂妃两眼一翻,知道自己小命悬乎,当即趴在地下写决心书,书曰:"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小顺治一瞧,哎哟嗬,两口子一天到晚腻在一起,形影不离,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私室里是没有隐私的,或者说,私房里正是袒露隐私的地方,在这种地方,有什么话不能说,还要费尽力气地写什么书面决心?

明摆着,董鄂妃有麻烦了。

这时候,董鄂妃已成宫中的死敌,人人得欲杀之。而她与小顺治的感情,却是伴随着小顺治的人格建立起来的,是顺治人生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宫里到处都找不到董鄂妃了,那小顺治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从此小顺治和董鄂妃形影不离,出双入对,贴身保护董鄂妃的安全。这光景瞧在后世的史学家眼里,顿时大为感动,纷纷赞曰:"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个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诸如此类。

尽管有史学家们拼了老命地称赞这杀机弥漫的宫闱战场,但是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小顺治原本就有点心不在焉,于是"枕上春梦,未及三年,红粉飘零,香消玉殒"……董鄂妃撒手人寰。

董鄂妃的死,宣告了小顺治人生抗争的彻底失败,他那脆弱的人格霎时间坍塌如坠。

第50节:苍茫大地,"水煮"沉浮(1)

苍茫大地,"水煮"沉浮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

洋鬼子传教士汤若望终于发现了他的机会,于是急不可耐地冲进宫来:"信耶稣,得永生,陛下,你反正也是闲着没事,那什么……忏悔吧。"

顺治说:"不好意思,老汤你来迟了一步。"

汤若望问:"咋的啦?"

顺治说:"朕已经决定出家为僧了,离开这群蚁争穴的富贵巢……"

汤若望说:"不会吧,陛下你这么个搞法,对耶稣来说就意味着极大的不公正……"

说什么都没用了,顺治开始去找老和尚问禅。

顺治问:"啥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呢?"

老和尚眨眨眼:"一字两头垂。"

顺治:"都说三教归一,可一又归何处?"

老和尚挤挤眉:"大家都在这里。"

顺治:"善知识既是佛祖儿孙,为啥却要杀佛杀祖呢?"

老和尚抻抻腰:"有了你,没了我;有了我,没了你。"

……

这一段佛门问禅,是僧家秘宝,等闲人物是不给看的。但这段文字毕竟是小顺治绝望之中的天问,其间所隐藏的佛门公案,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顺治皇帝问的第一句话:啥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呢?--这句话大有讲究,顺治的意思是说,知识与思想这些玩意儿有啥用呢?你看看我,有知识吗?没有,有思想吗?也没有!我啥玩意儿也没有,却自打生下来就富贵永享,做了皇帝,那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回答他说:一字两头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差矣,你差在哪里呢?这世上的事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远不像你所看到的表面那样简单。就拿最简单的"一"字来说,你看这个一,是一条直线吧?是不是?可是你错了,在你的狭窄视线范围之内,你看到的是一截横线,但实际上,如果把这条一远远地拉开,拉到无限远的距离,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个一啊,根本就不是什么直线,因为时空是弯曲的,这个一,它想直也直不了……总之就一句话,别人看着你当皇帝舒服,可你宁愿跟个要饭的交换一下身份,可是很抱歉,人家才不肯和你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