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第6/14页)

只满足你一半的要求,让你所获得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却偏偏对上级无话可说。这个是官场和职场上,上级玩弄下属的最毒诡计。应对这一招的办法,也是官场和职场上一条通行的潜规则,那就是向上级索要超过你的要求一倍的资源。上级给你一半,就恰好支撑了你的项目运行;如果上级分配给你的资源不足一半,那么你就有话可说了。

可怜戈登只是一个工兵,挖坑是他的特长,哪晓得官场之上还有这种阴损招数?面对李鸿章的答复,戈登左右为难,无奈只好召集军官开会,把这个结果通报部属。

果不其然,常胜军的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骚乱起来,大声高呼:李鸿章他欺人太甚,不带这样欺负人的,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李鸿章要个说法!戈登手忙脚乱,不停地给军官们做工作,劝了这个劝那个,煞费苦心地替李鸿章编了无数的谎话,说服军官们千万不要闹事。

这里可不是欧洲,军官们如果闹事,那属于不稳定因素,李鸿章铁定会毫不客气地狠狠打击。说不定还会以维持秩序为借口,干脆凶相毕露,彻底消灭常胜军。一旦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他戈登就没法向大英帝国交差了。

《泰晤士报》称戈登先生占领了苏州,可只有戈登先生心里才明白,是苏州占领了他,他没能力占领苏州。

戈登自述,他担心常胜军中有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惹来祸端,就密令几名欧洲军官,事先赶到李鸿章坐的船上,保护李鸿章大人。之后,他下令常胜军开拔,走得离李鸿章越远越安全。常胜军列队出发,途中却偏偏遇到了李鸿章那艘悬挂着巨大灯笼的官船。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常胜军的军官士兵立时鼓噪起来,要冲过去狠揍李鸿章一顿,只是因为看到官船上有几名欧洲军官,手按短枪,不怀好意地看着常胜军,他们才没敢乱来。

正行之际,李鸿章派人追上戈登,诚挚地邀请他参加行将举行的苏州城献城归降大典。

戈登先生摇头拒绝,他委婉地解释说:如果他在场,会使投降的诸王感到屈辱,也会让中国当局难堪。

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戈登参加了献城归降大典,那么《泰晤士报》一定会这样报道:戈登先生接受了苏州城太平军的投降,并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这事让朝廷知道了,肯定又是大吵大闹,而老百姓又会嚷嚷帝国主义列强又干涉俺们的内政了……总之,这个受降大典,戈登确实不适宜参加。

谢绝之后,忽然看到前方浩浩荡荡,有一队不少于万人的队伍,执旗列枪,杀气腾腾而来。戈登定睛一看,顿时大惊,这支队伍的领队竟是军医马格里。

要知道,欧洲军人重质量不重数量,戈登统领常胜军三千人,就已经让他成为走红欧洲的大明星了。这个军医马格里,李鸿章竟然让他统一万名士兵前来,这简直岂有此理,所以戈登为之震惊。

震惊过后,马格里诚恳地邀请戈登做他的向导,他想进苏州城溜达溜达,也好为自己的中国日记加点儿素材。大家都是洋人,戈登和马格里之间有很强的认同感,于是两人策马返回苏州,登城远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城外一里半左右的运河南岸,李鸿章的官船边儿上,聚集了大量的军官士兵,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一样。但戈登没往心里去,只是闷哼了一声。

几名淮军士兵骑着马,从李鸿章的官船方向向城边疾驰而来,当他们穿越城门的时候,发出了一阵疯狂的叫喊声。

这情形让戈登先生很不满意,于是他叫过来一个在附近的中国军官,告诉他:必须要立即制止这种喧哗,否则他将向李鸿章大人投诉。

中国军官答应了一声,就下城楼去了。少顷,更多的淮军士兵叫喊着冲入城中,开始向四面八方乓乓开枪射击。这激怒了戈登先生,他说:如果李鸿章大人不能约束他的士兵的话,我想我会替他代劳的。

然后两人走下城楼,准备去驱散那些鸣枪抢劫的士兵,这时候一个满身是血的人突然向着戈登冲了过来:戈登先生,戈登先生,不得了了,我是纳王郜永宽的叔叔的家人,现在淮军已经包围了纳王叔叔的府邸,要杀光全家人,求求你快点儿过去,救我们全家一命吧。

什么?戈登先生闻言大惊:这不可能,李鸿章亲口答应的,保证投降士兵及家人的安全。我就是担保人,亲耳听到了李鸿章大人的这个命令。

那人道:戈登先生,我知道你难以相信,只要你来我们家看看,你就知道了。

戈登万难置信,立即起程奔赴郜永宽的叔叔家,那马格里却是极为鸡贼,眼见事情不对劲儿,说了声:我先去趟洗手间……就溜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