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第9/12页)

据龚孝拱自述,他父亲龚自珍的死,实际上是一起凶残的谋杀案。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城中有个王爷,王爷有个美貌的小妾,因为仰慕大诗人龚自珍的才华,自甘投怀送抱,与龚自珍发生了美丽的一夜情。正所谓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龚自珍虽然一生不得志,但能够吸引王爷的二奶,也算是人生不俗的成就,足以让他傲视同侪,快慰平生。不料此事被王爷察知,就故意请龚自珍赴宴吃酒。酒后龚自珍回到家中,很快中毒暴毙。临死前,龚自珍告诉了儿子事情的原委,但下毒的王爷究竟是哪一个,这事龚孝拱却从未告之于人,此事遂成悬案。

只因一次美丽的邂逅,父亲竟然被满洲亲贵毒死,从此龚孝拱视清廷为死仇,发誓雪耻。

但龚孝拱纵然再有才华,终不过是一介书生,无拳无勇,无力向清廷复仇。幸好咸丰皇帝以宫廷阴谋玩外交,密谕僧王将清兵易装为乡勇,炮击英法舰队,导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此事很让龚孝拱高兴,大喜之下,就与他的洋朋友威妥玛爵士一同赴北京城礼部大堂,与恭亲王奕谈判。

恭亲王见到龚孝拱,大喜,立即把龚孝拱拉到一边,对他说:小龚,你也是中国人,肯定不会帮着洋人吧?你快说有什么好法子,能够摆平这些洋人,多送他们点儿银子,让他们开出有利于咱们的条件,你看如何?

龚孝拱笑道:此事殊不易为,王爷,人家英国人公是公,私是私,徇私舞弊这种事儿,是你们玩习惯了的,人家英国人可不认这个。

恭亲王大怒,骂道:龚橙,你父子世代深受国恩,怎么国难临头,你反而当了汉奸?死后你有何颜面见祖先?

龚孝拱却不是吃素的,当即回骂道:狗屁深受国恩,我爹才情天下无双,可临死连个翰林都不是。而我龚孝拱,全是靠了英国人才有口饭吃,你们自己贪赃枉法,败国丧德,又有什么资格骂别人是汉奸?

恭亲王怒急,脸色一会儿黑,一会儿紫,偏偏就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事过后,龚孝拱汉奸之名不胫而走。更有好事者将圆明园被焚毁之事,也算到了他的头上。他也懒得计较,横竖他已经是汉奸了,再加上一两桩罪名,也压不死他。

而此时,要想拯救上海,就得依靠冯桂芬和龚孝拱这两个反差悬殊的奇怪人物。

曾国藩不动如山

实际上,站出来为薛焕策划拯救上海的一揽子方案的,是林则徐的弟子冯桂芬。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动用龚孝拱的社会关系。

以冯桂芬的看法,面对太平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洋人根本是靠不住的。尽管他们同意出兵保护上海,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租界。倘若李秀成大兵拥入上海城,力求和解,洋人势必与太平军携手。只要不伤害洋人的商业利益,他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再说洋枪队,自华尔首遭败绩之后,就改弦易辙,转为招募中国士兵加以训练。但问题是,这支军队的未来走向是非常可疑的,尽管华尔和白齐文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中国人,但在太平军眼里,他们仍然是洋人。而这就意味着,上海仍然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要想避免被太平军攻克,繁华的上海被毁之一炬,只有一个办法:

找一支现成的军队来!

这支军队,去哪里找呢?

当然是安庆,当然是去找曾国藩要救兵。

问题是,李秀成为调开包围南京城的湘军,大搞四处破袭,八面开花。各地赶往安庆求救的信使络绎不绝,而曾国藩已经修成圣贤之心,以苍生为刍狗,对于各地的求救置之不理。所以,若想说服曾国藩动心,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风流倜傥的大才子龚孝拱。龚孝拱有个换了金兰谱的结义兄弟,叫赵烈文。此人是曾国藩幕府中的头号幕僚,是最受曾国藩信任的。倘能说动赵烈文,则劝得曾国藩回心转意,发兵救沪,并非是什么难事。

接下来确定赴安庆求救的使者人选。冯桂芬推荐了沪上名士钱鼎铭。钱鼎铭此人出身世家,官任户部主事,各方面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烈士情结严重。不管什么事情让他看准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话就不惜拼了老命。有这样一个人出马,再拿上龚孝拱写给赵烈文的密信,事情有八成希望。

冯桂芬的策划,得到上海团练大臣庞钟璐的支持。因为这老庞乃探花出身,只因父丧回乡吊孝,结果被咸丰皇帝趁机安排在上海搞团练。庞钟璐是文士,带兵与李秀成的太平军交手十余次,越打越是吃力,他非常渴望能有个人接过这个烂摊子,他老兄好回北京述职,和两宫太后吟诗作画去。相对于血腥弥天的战场,那才是他喜欢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