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顾茅庐的真相(第5/8页)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诸葛亮指点刘备,现今只剩下三块无主地皮了,一个是刘表的荆州,一个就是益州的刘璋,还有汉中张鲁,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拿下刘表。
但怎么个搞法呢?
突然叛乱,杀死刘表?这样搞不妥当,因为手段太无耻。最好最好的法子,是让刘表主动放弃权力。
事情明摆着,此时在刘表的阵营中,刘备是最优秀的核心人物,徜若刘表一死,能够把政权平稳的交接到刘备手中,一如刘备在徐州之时,陶谦就是主动提出让刘备接班的,这个法子又有名又有利,是最完美的。所以,一定要派人打入到刘表的身边,借以影响刘表。
派谁去好呢?派谁也不合适,刘备这边能打的人多,玩心眼的却有点少,只有一个诸葛亮。可让诸葛亮去,却是最最不合适,因为他是荆州人,是在刘表的治理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如今他成才了,不说快点去刘表那里递求职简历,却跟了刘备,这多少有点对不起刘表。无论如何,诸葛亮是个最不合适的人选。
但要命的是,刘备阵营最后派出来的人,竟然还是诸葛亮。可能是因为诸葛亮是新晋员工,资历太浅吧?
史书上暗示说,这是因为诸葛亮来了之后,刘备天天和他腻在一起,引发了关羽张飞老大不高兴。以前,刘备天天晚上,都是和关羽张飞睡在一起。可自打诸葛亮来了,刘备不再睡他们俩,只睡诸葛亮。所以关羽、张飞就闹事,这么一闹,诸葛亮没得法子,只好去刘表身边做卧底。
总之,诸葛亮郁闷的去了,到了之后就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当时刘表有俩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琮。刘妻蔡氏喜欢刘琮,讨厌老大刘琦,就弄来许多人搞刘琦,刘琦每天都吓得半死,生怕老爹宰了他。正恐惧之间,突然诸葛亮来潜伏卧底,刘琦宛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抓住诸葛亮不撒手:“小亮,帮咱个小忙,告诉我现在咋个整,啊,求求你帮我想个法子……”
当时的诸葛亮,心里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这刘琦,是刘表集团中失势之人,却找他来帮忙讨主意。如果他帮了刘琦,就等于是加入了这个失势的阵营,那他的潜伏工作,就算是彻底失败了。于是诸葛亮闭牢了嘴巴,随刘琦怎么恳求,打死也不吐一个字。
不想刘琦用了个怪招,他请诸葛亮登楼看美女,听说有美女,诸葛亮就闭牢了嘴巴,赶紧跟刘琦上楼了,上去之后,却发现下面的楼梯,已经被人撒掉。然后刘琦说:“诸葛亮,你个王八蛋,到底帮不帮老子这个忙?不帮老子就把你推下去,摔不死你才怪!”
当时诸葛亮就傻了眼,嗫嗫的说:“别,别推我……我有恐高症……救命……你听我说,你担心那伙人害你,只要远离荆州,去前线统兵做战就是了。去了前线,你掌握了兵权,将来你爹有个三长两短,你挥师打回来,还怕那些害你的人吗?”
刘琦点头:“早说不就没事了吗?你看你……上来吧。”
两人下楼,诸葛亮被刘琦摆了这一道,心里恨死了刘琦,对自己说:“嗯,这段经历太闹心了,幸好当时的情形没人看到,我不能让史家真的写出来,以免影响我的光辉形象。”
让刘琦离开刘表,是诸葛亮犯下的一个大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此后一连串的错误发生,直到错误太多,已经没法子再错了为止。
【7.刘备首次拨刀】
《三国志》上称,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把诸葛亮骗上楼之后,并没有恐吓威胁诸葛亮,而是苦苦哀求,才打动诸葛亮替他出了主意。但我们可以确信,这段文字是诸葛亮自己编造的,真实的情形,应该是我们所说的那样。
有证据吗?有!这证据就是:刘表马上就死了。
刘表死得超快,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正当刘琦听了诸葛亮的吩咐,去了前线督师时,刘表就已经不行了。
于是刘琦急忙赶回来,生怕父亲死了,他没了着落。可是,他弟弟刘琮那伙人,也就是弟弟刘琮的大舅蔡瑁、张允等人,不允许刘琦见垂死的刘表,喝斥他说:“你回来干什么?你爹让你快点回去,快走,别惹你爹生气。”
史书上说,刘琦流着眼泪走了。他就这样走了,没有找诸葛亮问一声,甚至也没有派个人,给诸葛亮送个口信,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诸葛亮在他心目中,根本没什么份量。如果像诸葛亮自己所说,刘琦那么尊重他,祟拜他。那么,这时候的刘琦,就应该找诸葛亮问个计策。他没有,这就证明了诸葛亮所提供的记录,精确程度不够。
新的证据进一步浮上水面。刘琦刚刚回去,刘表就正式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