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侠客(第3/8页)

再说当时的朝廷任命,由于朝廷威信全失,四方起兵,所谓的任命已经无从谈起。这一段时间的官员任免,全都是官员们自发的,无非不过是你任命我,我任命你,任命的时候写张表,冲朝廷方向笑兮兮的举一下:“嗨,皇帝宝贝陛下,我替你把准奏签上了……”这就算通过了。

如果曹操的任命是济北相鲍信发布的,那就意味着权威性的,是具有当时法律效力的。如果有人敢不承认曹操,那就意味着他在否定所有人,恐怕少不了人找他的麻烦。可是曹操却仍然对这个任命缺乏信心,走了李漼郭汜的后门求照顾,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鲍信的任命,有问题!

至少,曹操是担心有人质疑这所谓的鲍信的任命,所以才寻求将自己的地盘,通过另一条路径合法化。

长安。李傕、郭汜两位领导,亲切接见了曹操的特使,问:“你来干啥?”

特使:“曹操派我来问候两位领导,祝领导寿与天齐,仙福永享。”

李傕、郭汜:“少扯没用的。我问你,现在四方百姓哭天抢地,哀求我们俩当皇帝,可我们认为自己才薄德浅,不敢居位啊。你们在地方工作的干部,我是说你们家的曹操,他对此事有何看法?”

特使:“……当皇帝……两位领导,我来的时候,曹操吩咐过的了,坚决支持两位领导,坚决拥护两位领导。”

李傕、郭汜:“你这话是真还是假?”

特使:“骗你不是人。”

李傕、郭汜:“哼,这可难说得很,你先下去,让我们开个常委会,研究研究,再答复你。”

于是这俩掌握了权力的傻大兵开会,商量说:“那谁,那个曹操,上一次时不就是他吗,上窜下跳,率一伙乌合之众,向当时的老领导董卓疯狂进攻。现在他怎么突然支持起朝廷工作来了呢?要小心这个家伙,他肯定是没安好心眼,咱们先把他的使者扣住再说吧。”

这时候有个叫钟繇的,在一边说道:“两位尊敬的领导,首先我表个态啊,我坚决拥护两位领导,支持两位领导的英明决议。不过呢,现在这情形,人心不稳啊,各地诸候压根就不拿朝廷当个卵子,只有这个曹操,他还愿意表示向朝廷效忠。我觉得两位领导的决议非常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大表彰曹操忠于朝廷的正确做法。”

让钟繇这么一搅和,原本脑子就不够用的李漼和郭汜,更加糊涂了,于是曹操的正式任命,就这么通过了。

【5.做案动机不明】

公元193年,是天下最热闹的时节。

天下英雄,各自挑了自己的对手开打,大致说起来,计有这么三个战场,供英雄们消乏解闷:

头一个战场是在荆州地区,刘表大战袁术。

第二个战场是在青州地区,袁绍大战公孙瓒。

第三个战场是在徐州地区,曹操狂打陶谦。

现在要说的就是陶谦。这个老陶悲催,他镇守于徐州,这块地皮跟曹操所占据的衮州不是太远,于是曹操就琢磨着,最好能够把这两块地皮联起来,联合起来才有力量啊。于是陶谦就中标了。

陶谦最悲摧的是,后来的赢家是曹操,于是老曹家拼了老命的抹黑陶谦,说陶谦重用小人,把徐州搞得乌烟瘴气。连当时的史书,都是这么个说法,直到北宋的时候,有大史家司马光,在史料中掏了一番,发现这是修史者抹黑陶谦,老陶的失败形象才得以稍微修复。

总之,论智力,论实力,论扯皮倒灶的宣传能力,陶谦都远不如曹操,注定了要吃瘪。所以双方甫一交手,就被曹操连夺数十座城池,让陶谦傻了眼。

咋整呢?这可咋整呢?陶谦愁得直哭,跟手下人商量说:“曹操这厮,风格就是这么的鲜明,你非得请他来当老板不可,你不请他当老板,他就打你个先人板板……这可咋整呢?”

手下人献计道:“曹操之所以这么凶,是因为人家有后台啊。你看这个曹操脸皮有多厚,前几天他还在讨董阵营里,张牙舞爪,发现讨董啥也捞不到,就见风使舵,投奔了董卓的部将李漼和郭汜。老板,要不咱们也投奔李漼郭汜吧。”

好主意!马上给李漼郭汜写决心书,坚决拥护这俩傻大兵。于是陶谦也给李漼、郭汜写效忠信,那两家伙见信大喜,立即任命陶谦为徐州太守。

曹操果然不来打徐州了,但是曹操他亲爹曹嵩却来了。

很少有史学家注意到,曹老爹徐州死难事件,是三国历史中最奇特的悬案。此前的史家为了避免让人民群众发现这个问题,都假装不知道曹老爹进入徐州境内之前,曹操连夺徐州十几座城池的事情。此事一旦被群众发现,群众就会叫嚷起来:“怪哉,那曹操都把个陶谦打得这么凄惨,曹老爹何故还要往徐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