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相两张皮(第10/13页)
连续几日,听不到北洋张敬尧与护国军之间的枪声,陈宦心知有异,立即叫来两个人:参谋刘一清及旅长雷飙。此二人者,都是蔡锷的人,陈宦居然允许这样两个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公开活动,而且伤不到自己,其驭人之术,堪称登峰造极。
陈宦吩咐道:你们二人,出去打听打听,张敬尧与蔡锷之间,在搞什么名堂?是不是有什么密约?
刘一清和雷飙奉命出来,时间不长两人就回来了:报告将军,打探清楚了,蔡锷与张敬尧,确实达成了合作意向。
嗯,陈宦冷笑:果然不出吾之所料啊,这个蔡锷,小凤仙家里他敢住,张敬尧这种人他敢谈,什么东西他都敢吃。什么叫饥不择食?看看蔡锷干的事你们就知道了。把他们的密约说一下。
刘一清:密约一共五条,第一条是南北两军组成同盟军,以讨袁为目的,蔡锷为总司令,曹锟副之,张敬尧为总指挥。
哈哈哈,陈宦放声大笑:此条是蔡锷暗算北洋曹锟的,曹锟并没有傻透,绝不会答应。
刘一清:密约第二条,以段祺瑞为总统。
哈哈哈,陈宦再次放声大笑,此条为北洋暗算蔡锷之计,蔡锷并没有傻透,绝不会答应。
刘一清:密约第三条,无论何军,与此宗旨相同者为友军,不赞成者共击之。
哈哈哈,陈宦又一次放声大笑,此条看似平淡,实则暗布陷阱,蔡锷或北洋,必有一家在下一条上吃大亏,快念下一条。
刘一清:密约第四条,滇军子弹由北洋军供给。
哈哈哈,陈宦第四次放声大笑,张敬尧啊张敬尧,也不说你多高的智力,居然敢招惹蔡锷,看看,连老本都搭进去了吧?嗯,张敬尧是不可能咽下这口气的,我要知道他如何翻本,快念第五条。
刘一清:密约第五条,同盟军粮饷,概由四川筹备。
哈哈哈……嘎,呃……陈宦正习惯性地继续放声大笑,却突然被噎住,一跤跌坐在座位上,脸皮涨得青紫。刘一清和雷飙大惊,两人急忙上前,捶后背揉胸口,好半晌才见陈宦呃的一声,慢慢喘出这口气来:……刚才那个第五条,是怎么说的?我没听清……
刘一清心想,没听清你就这样了,听清了岂不更惨?就又重复了一遍:密约第五条,同盟军粮饷,概由四川筹备。
陈宦不停地眨着眼,以迷茫的表情看着刘一清:……他们两家的粮饷,由谁筹备?
刘一清:将军,是由咱们筹备,就是由你来筹备。
陈宦腾地跳了起来:凭啥?
刘一清和雷飙急忙逃开:我们也不知为啥,反正他们两家就是这么谈的。
这不纯粹是瞎扯淡吗?指着窗外,陈宦气得浑身颤抖:北洋和蔡锷,他们两家暗通曲款,眉目往来,关我们四川什么事?凭什么让我们四川养他们?
刘一清道:密约上说了,将军你若是不答应,那他们两家就共击之。
气死我也!陈宦哭了:要不要这么不讲道理呀?要不要呀?
【14.这个理论有点儿扯】
却说刘云峰与张敬尧之间达成的密约,由于陷阱密布,钩心斗角,原本不具丝毫可行性。可有了第五条,双方的合作前景,霎时间豁然开朗。可正如陈宦所判断,蔡锷拿到密约,一看第二条,登时就火了:刘云峰你搞什么搞?这是密约吗?我看你纯粹是瞎扯淡……来人,把刘云峰和他的密约一块扔出去!
刘云峰被推出门外,手拿密约,呆若木鸡,手脚冰冷地站在那里,满脸的茫然,不明白蔡锷为什么不肯体谅他。
对呀,到底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恰恰是史学界的一个死扣,也是护国战争爆发的症因。截至目前,尚未见哪个史学家有胆子问一句:帝制活动推行期间,蔡锷为啥要第一个在劝进表上签字呢?当时蔡锷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史学家不敢追问,是因为他们害怕此举会误入道德陷阱。
如果说蔡锷当时是真诚地签字,后者的起兵就成为了反复无常。如果说蔡锷签字是假意的,那蔡锷岂不成了卑劣小人?
无论哪个答案,都无异于往蔡将军身上抹黑。这种事谁敢做?所以史学家们都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若有谁追问他们,史学家们就会翻着老脸皮,破口大骂你卑鄙无耻,你心理阴暗,你居心叵测,你用心不良……总之,目前史学家们的智商还不足以让他们直面历史,骂娘骂祖宗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绝好法子。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提出,并无意于评价蔡锷将军的个人品质。相反,只有在这个问题的公正解读下,才能够让我们了解受人性所主导的、民国初年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首先我们可以确信的一点是:蔡将军绝非卑鄙无耻的小人。一个人要想达到卑鄙无耻的境界,那需要超低的智商与情商为资本,蔡将军不具备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