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萍踪侠影(第3/8页)

海河码头旁边,有许多脚夫,正在往船上搬运货物。一个穿着黑衫、面色发黄的汉子,手提着木棍正在监督脚夫干活。见刘振声二人倒卧在河边,黄脸汉子走了过来,问道:你们两个,干什么坏事了?为什么后面有那么多人追你们?

刘振声喘息着回答了一句:我是小南河人,叫刘振声。天地良心,我没干过任何坏事,只是信主的教民……昨夜义和拳匪烧了小南河,杀光了村人,我侥幸逃到这里……救命……话未说完,就昏死了过去。

黄脸汉子听了,皱起眉头说道:原来你们两个是二毛子,这就难怪了……可你们竟然和我是同村之人,这事我可不能不管……过来两个人,把他们两个抬到药栈里去。

几个脚夫缩头缩脑地走过来,说道:大佬,这两个人可是二毛子啊,把他们抬到药栈,万一惹怒了义和拳匪可不得了。那些拳匪,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煞星,惹不起啊……

黄脸汉子道:胡说八道,义和拳匪也得讲道理,我们开药栈的,岂能见死不救?这两个二毛子是我同村的,我要是不救他们,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

在黄脸汉子的呵斥之下,几名脚夫将昏迷不醒的刘振声、张文达抬到药栈,赶紧熬了汤药,给这两人灌下,就见两人身体猛地一颤,哗的一声喷出一口紫黑的淤血,又昏睡了过去。

黄脸汉子笑道:这口淤血喷出来,这两人也就得救了,老板回来后知道这事,说不定会给大家加薪的。

正说着,一个脚夫疾奔而入:大哥大哥不好了,义和拳派人来下拜帖了。

说话间,门外已经走进了四条壮汉,身穿褐衫,头裹红巾,背后各插一柄雪亮的钢刀,进来后四人往黄脸汉子面前一站:万里香烟扑面来,义和神拳得道仙。洪钧老祖降神坛,扶清灭洋保江山。姓霍的脚夫你听好了,义和神拳韩大师兄有令,命你即刻亲手将抬回药栈的两名二毛子杀掉,否则,关圣帝君降坛,义和神拳大至,只恐你这家小小的药栈,再也不闻半点儿孤儿寡母的哭声!

听了这话,黄脸汉子的脸色顿时一变。

因为义和拳匪的威胁太可怕了,再也不闻半点儿孤儿寡母的哭声……意思是说,要将与这家药栈有关系的人,统统赶尽杀绝。

【04.大侠霍元甲出世】

天黑之前,数千名义和拳匪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将那家小小的怀庆药栈,团团围住。

义和拳的大师兄姓韩,是个一身武艺、两眼雪亮、肤色黝黑的汉子。他身披鲜红的大氅,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两侧绑了横杠,由十六名精壮的拳民抬着,拳民抬到距离药栈门一箭之遥的地方,放了下来。

就见大师兄手略微一抬,数千名义和拳匪齐声虎吼: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全奉教,乃背天,不敬鬼神忘祖先。

男无伦,女惟奸,鬼子不是人所产。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珠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亦怒,仙亦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大师兄手一落下,数千名拳匪齐整的吼叫声,如同被刀削过一般,霎时间安静下来。那死一般的寂静,只让人心头生寒。

这时候韩大师兄终于开口了:臭扛活的,给老子滚出来!

吱呀一声,药栈的门开了,那个救了刘振声、张文达的黄脸汉子,出现在门前。看他的神情分明是有几分畏惧,他两手垂下,低头站在门口。韩大师兄不屑地斜看着他:臭扛活的,你叫什么名字?

黄脸汉子好像是吓坏了,声音低低地回答了一句。

韩大师兄大吼一声:大点儿声,老子听不清!

黄脸汉子提高了声音,却仍是有气无力,声音发颤:

霍元甲。

有分教:拳匪闹直隶,教堂捣成泥。侠士避祸走沪上,留芳在青史。话说这位黄脸汉子,正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赫赫有名的津门大侠——霍元甲。

现在说起霍元甲,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已经构成了我们经典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了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象征。但传统只是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历史无关。历史上的霍元甲,与传统文化中的霍元甲是大相径庭的。

实际上,霍元甲也是天津小南河人氏,所以刘振声和张文达才会在拳匪的追杀之下,逃来投奔他。传说霍元甲幼年时身体瘦弱,弱不禁风,本非习武的料子,可有一次他在河中捉到一只巨大的河蟹,煮熟吃掉,身体顿时强壮了起来,有了力气,他就去天津城里找工作,恰好怀庆药栈正在招募扛麻包的脚夫,霍元甲应聘成功。他从此就在河边扛活,但因为他的力气特别大,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脚夫中的老大,再加上药栈老板农劲荪对他高看一眼,所以脚夫大佬霍元甲,此时已是天津的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