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绿林的辉煌时代(第12/24页)
于是徐锡麟就去大通寺找和尚帮忙,想借几幢空房子用来建大通学堂,但是徐锡麟的父亲徐凤鸣却怀疑儿子“图谋不轨”,于是吩咐庙里的和尚不要借给他,最后徐锡麟从别处还是借来了的房子,可是学校名称还是叫大通。这时候光复会的二把手陶成章赶来,认为大通学堂这名称太土,建议改为大通师范学校……
房子借来了,徐锡麟又去借人。
他去了哥老会在江浙的分支龙华会,借来了二十几个会玩枪的大哥,由大哥们当老师,大哥们带来一帮兄弟假装学生,这样学校就齐活了。
然后徐锡麟与陶成章等人开始制定“中央革命”与“夺取重镇”的起义计划,按照计划,他要先去日本学陆军。但是小日本的军队严实得针都插不进去,徐锡麟一无所获,就回国先去了东北,与绿林道冯林阁会面,然后去北京找袁世凯,袁世凯没有找到,他的伯父俞廉三却把自己的学生恩铭介绍给了徐锡麟。
这恩铭是清廷中难得一见的人才,办事能力超强,他进入仕途不过八年,就已经升任了安徽巡抚,升官的速度比之于袁世凯还要快,绝对的大清火箭干部。
从此徐锡麟跟了恩铭,升官速度却比恩铭还要猛,眨眼工夫就升到了巡察处会办,巡警学堂堂长,并加二品衔。从此徐锡麟就负责巡警学堂的工作,把大通学校里的大哥们交给秋瑾管理。
徐锡麟飞黄腾达,引来了光复会的极度紧张,于是陶成章匆匆赶到杭州。恰巧秋瑾刚刚收到了南洋一所女子学校的聘书,高薪诚聘秋瑾女士出任校长一职,秋瑾开开心心地正要收拾行李去南洋。
陶成章劝秋瑾留下来,南洋未必缺一个女校长,可是中国的共和革命,实在是太缺少有血性的革命者了。
秋瑾起初有些犹豫,但是天生的血性,终于让她无法置中国苦难百姓于不顾,答应陶成章留了下来。
秋瑾留下来,是为了起事革命,要革命,就必须联络终南山的江湖帮会——总不能让老百姓来干这活吧!
愿意革命,不畏生死的百姓,就已经不再是百姓了。
但中国的大多人还是老百姓,所以这掉脑袋的活儿,就只能指望江湖豪客了。
【15.谒拜山门】
要拿下终南群雄,必先拿下徐锡麟。
因为徐锡麟与终南会交情最深,他所创办的大通师范学校,就是终南龙华会的堂口。学校中老师就是大哥,学生都是会中兄弟,所以在徐锡麟离开之后,一连安排了两任校长,都被学校的师生们操桌子腿椅子蹭打得亡命飞奔,逃出学校后再也没敢回来,直到秋瑾出任了大通师范学校的督办,一众师生们知道秋瑾的刀子可不是吃素的,这才歇了手。
此时龙华会的大哥,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牛大王竺绍康,便在大通师范学校担任课外辅导员。
秋瑾叫上牛大王,去安庆的巡警学堂找徐锡麟。
她一定要见到徐锡麟,那是因为她在反出同盟会后,是由徐锡麟介绍加入的光复会,所以对于徐锡麟到底有没有背叛光复会,不证实一下她是决不会轻下结论的。
见到徐锡麟之后,果然,证实了徐锡麟并没有因为受恩铭之恩,就放弃了革命,他仍然愿意主持这次军事行动。
于是秋瑾偕牛大王先要拜会金华会会首徐买儿,那徐买儿是绿林大豪,垄断了金华火腿的买卖,生意做得相当红火,用堂下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这句话来形象徐买儿,那是相当的贴切。
而且徐买儿手下弟子极众,遍布四面八方,最出众者有水下蛟,陆上虎,林中豹,天上鹰四个徒弟,这四人俱在江湖上闯出了不小的腕儿,天南海北,走到哪里大家都会给足了面子,由此可见徐买儿的势力不可小瞥。
按江湖规矩,秋瑾和牛大王拜山之前,先让一名兄弟呈上拜帖,算是给徐买儿一个面子吧。
一个弟子去下拜帖,却一去不返。
牛大王心中疑惑,再遣第二名弟子去,却仍然没有消息。
再让第三名弟子去,这名弟子回来得好快,只是回来的时候脸皮都吓得青紫了,他带回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前去送信的两名兄弟,不知因何缘故,都被徐买儿的徒弟打得口吐鲜血,爬不起来,此时正在爬回来的路上……
秋瑾和牛大王顿时变色。
这徐买儿,好凶好凶哦。
【16.武林大豪】
徐买儿确实凶得很!
他刚刚建了一幢大宅院,今天是上梁的日子,各地赶来祝贺的徒儿数百人,门外放着一对幅匾,上系红花,下悬彩缎,是当地最有名望的乡绅送来的。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光寒四十州!
正合房主人的武林大豪士之身份,看得徐买儿咧开大嘴巴傻笑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