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八二章 函谷关(第2/3页)

肖副将佯怒道:“这还有讨价还价的?要是他们也要早些下岗呢?”

“我们还他们两刻钟!”兵士们确实冻草鸡了,能先回去暖和暖和再说。哪还管明天怎地。

“这可是你们说地。”肖副将笑道:“不兴反悔地?”

“板上钉钉!”

“那就滚吧!”肖副将粗声笑着挥挥手道。

兵士们如蒙大赦,不一会儿便从城上下去,撤了个干干净净。

城上便只剩下那肖副将和他的亲兵。但他却没有派人把下一队哨兵叫上来换岗,而是神色紧张的挥挥手,十几个亲兵便聚拢上来,听大人训话。

“诸位,二十年的潜伏。就为这一刻了。”肖副将语出惊人道:“大军便在外面等候,去吧!不成功,则成仁!”一众亲兵却毫不惊讶,朝肖副将重重行个礼,便向着城门楼走了过去。

肖副将则带着另外十几人,神色焦躁地向城楼下走去,尽管天气寒冷,他的手心却满是汗水。心中也满是紧张不安。其实他本姓赵、叫赵耷,乃是赵氏家族的一名远房子弟,二十年前十六岁地时候,跟随百胜公攻进了秦国境内,却没有随大军一道撤走,而是秘密的潜伏下来,成了赵无咎为下次进攻,伏下地一枚暗子。

其实像他这样地间谍太多了……当年赵无咎席卷秦国东方三省二十七府。杀了个‘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整乡整县的百姓死地死逃的逃,等到战后重归家园,哪里还能分清谁是谁?借着重整户籍的天赐良机,像赵耷这样的齐国细作,便成了正大光明地秦国良民。

二十年来。这些人在秦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触角伸至东三省的方方面面,有人能混上函谷关副将,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人便是赵无咎悍然发动国战的信心来源,二十年积聚的力量一朝释放,岂是等闲可以阻挡?

……

“什么人?”城门楼里由周盘的直属部曲把守。

“是我们,”肖副将的亲兵队长一边敲门一边笑骂道:“肖大人说弟兄们辛苦了,让我们给送宵夜来了。”

“多谢肖大人了。”大门当即打开,里面人伸出脸笑道:“有酒没有?这些天淡得出鸟。”

“有。好酒好肉。”亲兵队长挥挥手。亲兵们便抬着箩筐鱼贯进了门。

“呵呵!这么多……”守卫先是笑逐颜开。到后来却讶异道:“送个饭也用得着这么多人?”

“送饭不用,”亲兵队长冷笑一声道:“但杀人用!”说着便一刀捅进了那守卫的身体,守卫满脸惊恐的哆嗦道:“为……什么……”

“因为老子是齐国人!”那亲兵队长狰狞地笑道,将守卫软软的身子推倒在地上。

房间内的杀戮也开始,被酒肉香气所吸引,城门楼里的二三十号守军全都集中到了大堂,且大多没有携带武器,这给猝起发难的齐国细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下五除二便将守军全部杀光。

“快!放下吊桥!”见大势已定,亲兵队长疾声叫道。自个则一手提着一串三盏地大红灯笼,一手推开了窗户,凝神想往远处看去,却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先将其挂了出去。

随着几个亲兵奋力摇动辘轳,架在城门上的巨大吊桥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缓缓放了来。

……

听到那咯吱吱的声音,站在城门洞中的赵耷也猛地挥了下手,紧闭的厚重铁门,便十几名亲兵的用力推动下,缓慢裂开了一道大缝……

这一切来的那么突然,让在周围巡逻的其他士兵全部呆住了。

一名裨尉带着百十名士兵跑了上来,见到是肖副将才放缓了脚步,强压下疑惑,行礼问道:“大人,为何此时开城门?”

“哦!奉将军大人命,今晚大帅要从前线回来,本将奉命迎接他老人家进城。”心中噗通作响,面上却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也真难为他了。说着还一挥手道:“回到你地岗位上去,让大帅看到了成何体统?”

虽然一点都不知情。但那裨尉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挠挠头,便要转身回到自己岗位,可心里却越琢磨越不对劲。

见他转身,赵耷刚要松口气,却听有个机灵地士兵尖叫道:“不对,若是大帅驾临。我们将军定然会亲迎的!”

那裨尉霍然转身,满脸惊戒地望着赵耷。充满敌意道:“大人,怎么解释?”兵士们也呼啦一声围了上来。

赵耷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满头大汗,说不话出来。终于忍不住向后退缩,接着便转身冲过了门洞,从大开的城门中冲了出去。

这时就是傻子也能看出不对劲了,那裨尉尖叫道:“快关上城门!”兵士们一拥而上。又向洞开的城门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