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三皇之战的盛世(第10/18页)
第一条:割山海关以外的地皮给大清,南明每年再给大清十万钱。
第二条:大清的顺治,取消皇帝的称号,你一个原始人,称什么皇帝呢,会让人笑话的,以后顺治就改称大汗。
临行之前,大家再推敲了推敲这几条,怎么推敲怎么觉得合理,这真是给足了大清天大的面子,估计多尔衮看了这两条款,一定会激动的哭起来。
多尔衮还真的哭了。
气哭的。
虽然哭了,可是多尔衮还是没有拒绝和谈,人家非要来,你拦也拦不住,就让他们来好了。
代表团摇摇摆摆,来到了北京城,刚一进城,就见一人猛扑过来,抱住代表团成员,死活就不肯撒手了:亲人们呐,你们终于来了,我想死你们了。
代表团费尽了牛力,才将这个热情的人用力推开:咦,你看起来好面熟啊,哇,你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吗?
骆养『性』激动的道:就是我啊,你们还能认出我来,我真是太高兴了。
代表团诧异的问:老骆,你怎么梳起了大辨子?
这个……骆养『性』吱唔道:我现在是大清国天津提督了。
这时候旁边突然有人说话:错了,老骆,你不是天津提督。
怎么了?骆养『性』很惊讶:我明明已经被摄政王多尔衮封为天津提督的吗。
你已经被撤职了。对方告诉老骆:现在你是一个平民,政治面貌就一不了解真相的群众,以后注意不要『乱』说话。
这么快就撤职了?骆养『性』说不出的惊讶:我犯了什么错误了?
你未待许可,擅自接待南朝代表团,而且表现得过于热情,有失我大清国国格与尊严,所以撤消你一切职务,以儆效尤。
骆养『性』被撤职,降清的北京官员立即将门关得死死,任代表团狠踢猛踹,坚决不给你开门。
代表团在北京城里溜挞过来,转悠过去,也没个人接见,好生没趣,只好打道回府,已经走到了沧州地头,突然有四十名清兵骑兵追了上来:喂,你们仨,哪个是陈洪范?
陈洪范高兴的举手:就是我。
是这样,清兵告诉陈洪范:我们家摄政王,已经收到了你的密信,同意你提出来的扣留左懋第和马绍愉的强烈请求,并派你一个人去江南,说服江南人民接受大清国的领导,你快走吧,这两个人我们带回去了。
别的呀,老陈你这个两面派,怎么跟自家兄弟来这一手啊……左懋第和马绍愉无限悲愤,大吵大闹,可说什么也没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陈洪范一个人返回江南,而他们两人,则被清兵请去了战俘营喝茶。
老左悲愤交加,死在战俘营里。而马绍愉却剃了辨子,又和张若麒成老搭档了。
12.做人要低调
南明和谈代表团团刚刚离开,就有传令兵飞奔来报告:报告,不好了,大顺一万骑兵,两万步兵,悍然进攻我河南的怀庆与卫辉两城,怀庆总兵官金玉和出战,不幸牺牲在战场上,此役包括各级领导22名,士兵1755名战死。
多尔衮一听就火了:你说这个李自成,你现在躲还躲不迭当,居然还敢跑出来闹事,这岂不是自己活腻歪了吗?
多尔衮说的倒是一点也不假,单以当时的情形而论,小小的中国,已经扎堆了仨皇帝,北京城中有一个小顺治,南京城中有一个福王朱由崧,李自成也算一个,称大顺皇帝。三个皇帝凑一堆,无论如何也多了一点,所以这时候李自成应该低调,避免惹人注意才对。
可是李自成也有他自己的难处。
李自成难就难在他当皇帝的时间太短,还不知道这个皇帝应该怎么当。他从北京一路逃回到陕西,就在西安关起门来,过起了皇帝瘾。当皇帝就要治理国政,就要和鸡皮蒜皮的小事打交道,这些事烦死了李自成,于是他说:我们要以法治国,走法制化的道路。
下令铸铜剑,如有犯法者,不论大罪小罪,一律以铜剑搠死。有老百姓偷了邻家一只鸡,搠死。有媳『妇』和婆婆顶嘴,搠死。有人走路习惯『性』昂着头,搠死,有人走路习惯『性』低着头,搠死,有人出门走路,搠死,有人不敢出门,搠死……总之,现在的大顺律只有一条,凡陛下瞧着不顺眼者,一律搠死。
所以西安城中,人人自危,老百姓都趁夜黑跑路,躲起来不敢让李自成找到。
李自成很生气。
偏偏在这个时候,河南一带的城池,纷纷行动起来,杀掉李自成派去的领导干部,悍然投降了满清多尔衮。李自成正在牙疼上火,李岩来了,说:陛下,你看这么着行不行,我是河南人,熟悉当地的情况,就派我回河南吧搞地下工作吧。
李自成大喜,曰:李爱卿,你肯去河南,朕无后顾之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