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凌河的民主选举(第12/17页)

思前想后,张春不由得大放悲声,情不由已的拜倒在皇太极的脚下:陛下,老臣愿为你效忠。

皇太极大喜:美发师,进来,给张爱卿剃条猪尾巴辨子出来。

张春吓了一大跳:不不不,陛下,我投降是投降了,但陛下不能让我剃发。

为啥呀?皇太极笑咪咪的问。

因为,张春解释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乱』来的。

瞎说,一定要剃,皇太极揪住张春。

不行,坚决不能剃。张春拼全力挣扎,宁死不从。

皇太极气坏了:你说你这个人,降你都投了,怎么在这点小事上唧唧歪歪?

投降虽然是变节,但自古贤臣择明主,这我心里还是能够接受的。张春解释道:但是剃条猪尾巴出来,那是从番俗,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夏之亡也……

胡扯,皇太极生气了:猪尾巴辨子怎么是番俗呢?明明是咱们大中国的良序公俗。

张春气道:陛下别胡搅了,这明明是番俗吗。

明明不是。

明明是。

双方越吵越激烈,吵着吵着,皇太极真的发火了:来人啊,把这个不肯遵守我中华良序公俗的老顽固,拖到喇嘛庙里关禁闭,让给他朕认真反省,什么时候他想通了,什么时候就放他出来。

倒霉的张春,白白的投了一次降,又被关进了喇嘛庙里。

此后他就住在喇嘛庙里,早晚一炷香,晨昏三叩首,吃斋礼佛,闲敲木鱼,老死于庙中,到死也没有剃发。

士大夫,有他们自己的道德底线。

任何时候,这条底线也不容踏破。

这就是大明王朝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然而摊上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祟祯皇帝,生生的以残酷的绞杀之手段,替满清王朝扫平了这道由人心构筑而成的国之屏障。

15.第二次民主选举

四万援军被歼灭,主帅张春被弄到喇嘛庙去反省,妹夫吴襄逃之夭夭,撇下大舅哥不管了,大凌河的祖大寿,现在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真的是听天由命。

中原大地,官兵四处合围,和流寇们撕扯成一团,再没有人问及大凌河的生死,只有祖大寿率一万五千人死守孤城。

眨眼工夫,大凌河就已经被围两个多月了。

城中粮米殆尽,士兵们开始宰杀战马充饥。

老百姓们却是欢天喜地,每天黄昏,就揣着菜刀出门纳凉。大家都坐在屋檐下,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看着看着,突然有谁饿得挺不住了,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众乡邻立即一涌而上,菜刀轮起,噼哩咔嚓,转瞬间的工夫,地面上已经空空如也,那饿昏之人已经被『乱』刀分尸,众乡邻一家一块,抱着回家生火去了。

可是干柴也已经烧尽,怎么办呢?

任何困难,也难不倒智慧的大凌河人民。

就用尸体的骨头架子来生火。

惨烈非常。

然而这并不是最惨的。

眨眼工夫,军队的战马已经吃光了,于是士兵们自发的组织成打粮小分队,趁夜『色』掩护,潜入到民居之间,一刀下去,只听筋肉咔嘣咔嘣有声,却不见鲜血,立即扛了尸体回营,大家聚集到一起,欢快的打起牙祭。

饿疯了的百姓,已经沦为了守城将士的食物。还活着的人,发起了隐密的逃亡行动,趁夜『色』之中,悄悄的爬上城墙,扑通一声跳下去,如果还没有摔死,爬也要爬到清兵大营,到了地方有吃有喝不算,还会受到皇太极本人的亲切接见。

人的胃口是个无底洞,有多少人,也不够生吃的。

很快,城中的工匠,商人和百姓,已经全被吃得光光。

于是祖大寿命令士兵集合,每十人一个小队,进行民主投票选举。

不要老说大明时代不民主,这不,这都已经是大明王朝的第二次民主选举了。

得票最多的人,就荣幸的成为了战友们的食物,自己脱了衣服,洗吧洗吧,要洗得干干净净,然后跳进锅里,下面生起火,战友们手拿碗筷,两眼血红的眼盯着你:快熟快熟快快熟,等到肉香四溢,战友们狼一样的扑上来,嘁哩咔嚓,锅里边只剩下一具白生生的骨头架子。

战友情,就是这般的催人泪下。

对于大凌河的这般惨状,皇太极都知道,这厮每天还在写信,开始时还让人送信,可是送信的人被吃掉了,信使肥白啊,惹人垂涎三尺。所以后来就改用箭『射』。

祖大寿又收到了皇太极的一封来信。信中说:祖大寿,朕知道,你们的老弱病残,瘦弱士兵,都已经吃光了,朕对你们的胃口和牙口,表示由衷的钦佩。但是,朕真的很是好奇啊,瘦弱的士兵吃光了,接下来就是强壮的士兵们相互吞食了,你真的想打算把城中最后的一个士兵吃完,再出来与朕见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