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煞星临界(第9/17页)
要是那样的话,那山海关就算是完蛋了,临到清兵打过来,大明这边保证一个兵卒也见不到。
为何?
因为你给士兵的饷银太低!
三万人领八万人的饷银,这三万人才稍微的有点心理平衡,所以没跑也没有散,但如果碰到真格的,真刀实枪的在战场上拼起来,这三万人还是指望不上,因为你给的银子最多保证他们不跑,但要买他们的命,那还差得远!
那到底多少银子,才能买到他们的命?
你不妨出门,随便拦住一个人问问,要多少钱,他才肯把一条命给你。
祟祯茫然的道:老吴,你别一口一个钱字,我看你都快要钻进钱眼里去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对战士们加强思想教育,不要问大明给了你多少银子,要问你为大明天子做了什么,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打起仗来疯了一样往上冲,发饷的时候坚决就是不肯要……这该有多好啊。
吴襄道:好是好,只不过陛下,请你想一想,你派出去征剿李自成匪帮的部队,哪一个临战之前不是慷慨激昂?哪一个说过为国家打仗还要钱的话?可怎么他们一不怕死,二不爱钱,怎么一见李自成,就立即跳槽当流寇了呢?
天底下的事,就是这样丝毫不爽,你忽悠他,他就忽悠你。凭几句忽悠就让人家把命便宜卖给你?没这个好事!
这个……祟祯淌下泪来:吴爱卿,难道你就没有不用花银子的好办法吗?
吴襄摇了摇头:陛下,不花银子的好办法,这你就得找别人了。
行!祟祯一咬牙:吴襄,你『奶』『奶』的,为了这大明江山,不过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吗?朕认了。
吴襄大喜:老臣叩谢陛下龙恩。
祟祯道:不过老吴,现在朕手头有点紧,你的一百万两银子,咱们先欠着行不行?
吴襄也急了:陛下,这事咱们说了不算,得李自成说了算,只要李自成不来北京,陛下想欠多久,就欠多久好了,都由你。
祟祯狠心再狠心:来人,把国库里的七万两银子,还有宫里的金碗银碗,全都拿上来。
太监们从后宫里搬来了所有的金银器物,统统堆在吴襄的身边。
就听祟祯道:吴襄,朕实话告诉你,现在国库里边,只有这七万两银子了,再加上宫里的金银器物,补凑个二三十万两,再多一两银子,朕也拿不出来了。
吴襄垂下头,低声道:想想办法,陛下英明神威,一定会有办法,才不过一百万两银子,再想想办法。
11。岳父喜欢雪花银
吴襄走后,祟祯皇帝主持召开了宫中太监会议。
会议上,祟祯皇帝希望太监们不要问大明王朝割掉了你们身上多大一块肉,要问问你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国难当头,正是报效国家之时,捐钱吧,这又叫特殊捐献,许多不许少,下限不得跌破三百两银,上限越高越好……
兴高采烈的说着说着,祟祯不吭声了。
太监们全都耷拉着脑袋,没一个表示愿意捐钱的。
也难怪太监们不肯掏银子,这些人原本是好端端的,却被人逮进宫里,引刀成一快,割去了传宗接代的物件,天天守着成群的美女硬是没咒可念,这时候还要再让他们掏银子,这未免也太不人道了吧?
太监不肯掏钱,那就算了吧。
让大臣们掏钱,如何?
祟祯摇头,摇头,再摇头。
再没有人比祟祯更了解朝中的大臣们了,那些家伙,说到底,不过是高级打工仔而已,以前李自成没有自称朕的时候,天底下就大明这么一家经济实体,大臣们就算是想有二心,也没地方用去。可现在李自成也已经以朕而自居了,这时候再要求这些打工仔们忠心,只怕是不容易啊。
看起来,肯掏钱解这大明危难的,恐怕只有皇亲国戚了。
皇亲国戚,说起来应该算是大明王朝的董事会,属于食利阶层,他们是天底下唯一不需要干活就白白拿钱的人,其余的人,甚至连皇帝自己都需要苦心『操』劳,治理国政,唯有这个皇亲国戚不需要干任何事情,如果这大明天下完蛋了,他们还上哪儿拿钱去?
而且,现在天底下最有钱的人,应该要数着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让老丈人象征『性』的拿出几个钱来,起一个表率作用,还算是说得过去吧?
这绝对是一个好法子,只要嘉定伯带了头,别人就不好再退缩,到时候凑足个三五百万两银子,应该不再话下。
想到就作,马上派太监去找老丈人。
太监徐高领旨出宫了,去嘉定伯的府上。他进门的时候,嘉定伯正在库房里数银锭子的数目,这周奎生平没别的爱好,就是个喜欢大块的金子银子,他家里收藏了二十库房的金锭,四十库房的银锭,但是最近嘉定伯又修建了几十座新库房,一时之间弄不到那么多的金子银子把库房填满,看着空『荡』『荡』的库房,嘉定伯心里说不尽的悲凉,经常会有一种绝望的情绪浮现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