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三十六章 痛击(第7/8页)

秋雨中,有一队兵马静静的立在狄青的身后,有如幽灵。

那队人马各个手持利刃,或长刀、或阔斧、或利戟……

他们正是第一波冲击鸡川寨的那队人马,这队人马叫做执锐。

他们手持的兵刃或许各不相同,兵刃上所泛的寒光,却是一样的冰冷。刃冷无血,血不沾刃。

这是种世衡为狄青准备的第七种人马,也可以说是狄青的第七种武器。

执锐!

以锐气取胜,以利刃冲锋。

死愤、勇力、陷阵、寇兵、披坚、执锐、待命七士悉数到齐,参与此战。嵬名虚若是不死,多半会明白,狄青诈伤,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等七士人马纠集,对夏军发动雷霆反攻!

在狄青诈伤的几天内,陷阵、勇力两部悄然移兵,已对嵬名虚部形成剿杀之势。而寇兵、执锐、死愤三部早就如约移兵百里,虎视鸡川寨。三士之兵等嵬名虚部败退之际,趁乱进攻窦惟吉部。

这些事情,在狄青出战屠万战之前,已和韩笑商议妥当。

为了这一晚,狄青准备了半年,甚至可说,才到边陲的时候,他就期待这么一战。

见诸军待命,狄青点点头,命令道:“那好,按照原计划,继续追击。这次的目标,就是静边寨!”

静边寨又在鸡川寨北数十里外,宋军今晚已大获全胜,狄青却根本没有收手的打算!这一仗,要踏破关山,收复山河!

铁骑铮铮鸣乱,秋雨萧萧不停。

暮战安远奋起,血染关山横行!

狄青安远奋起,力斩夏军嵬名虚、屠万战、夜月林三名高手,对入侵泾原路的夏军发起了全面的反攻;宋军鸡川寨大胜,击溃夏军南下主力骑兵万余,洪州太尉窦惟吉毙命;宋军急攻静边寨,收复失地……

宋军战铜家堡,宋军取威荣城。

宋军几天内,已将径原路失地收复大半。

夏军闻风北逃,甚至不敢和狄青一战。西北战神狄将军有令,径原路兵马悉数配合此次行动,劫杀北归的西夏铁骑。

径原路全民皆兵。

狄青铁骑铮铮,三日大小十一战,逢战必胜,高歌横行!

红日出,秋霜凝,有长空孤雁,伴烽烟同行。

肃杀清冷中,狄青已杀到三川口。昔日那数万的冤魂已渺,深秋的塞下,冷冷清清。往日难追,纵然忆得了风雨,亦是回不到当年。

狄青催马而行,已去了青铜面具。面具后,只有比深秋更萧瑟的面容。

面容冷,眼多情。狄青立在空旷萧条的三川口,眼帘已有湿润。

青山依旧人易老,人已不再山有情。

望着那苍穹同色,烟波天阔,他仿佛见到武英挥兵血战,落寞道:“英乃武人,兵败当死”。他有如见到了王珪东向而跪,悲凉道:“臣非负国,实则力不能也……臣不敢求旁人赴死,只能独死报国!”

往事如刻,历历在目。

怎能忘记众兄弟的醉酒狂歌?怎能忘记众兄弟的情深意重?此去经年,风刀雨箭流年如电,白骨荒山悲歌热血。那曾经的兄弟、曾经的朋友,就此再也不见……

儿须成名重横行,儿已扬名梦未成。

一想到这里,忍不住的心酸、忍不住的泪下、忍不住扼腕长叹……

羊牧隆城内的守军早就欢呼沸腾,城外围困的夏军已一夜散尽。狄将军从秦凤路战起、大战径原,已破夏军主力,战鸡川,收静边,三天内转战数百余里,攻回到三川口,尽复大宋这一年来的失地。

狄将军已兵近羊牧隆城。

羊牧隆城——那是径原路自好水川一战后,还在屹立的孤城。

没有了畏惧,没有了固守,守城的兵士早早的出迎,迎接他们心目中的将军英雄!马蹄雷动,欢声如虹!

狄青只望着那冲霄的烟,如羽的云。浩瀚苍茫中那失群的孤雁,飞向那红日染霓的天空。

彩云涌动中,似乎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身影淡淡,若隐若现,只缘感君凝眸,相思朝暮。

云彩随风飘荡,狄青耳边宛若又听到了一个声音。

那熟悉的声音多年依旧,轻柔情浓。

“狄青,好好地活下去,让我知道……我不会看错我的英雄!”

天地无言,关河蜿蜒。三千痴缠如弦断花落,寂寂长歌。原来所有的一切,从未离去,亦未变过。

狄青眼中已有泪,满是沧桑,望着天空那霓裳般的云,心中自语道:“羽裳,你不会看错你的英雄!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前往香巴拉了。你……一定要等我!”

红彤彤的秋日冲破了浮云,撒下了金黄的光线。光线暖暖的落在路边秋晚经霜的野花上,温柔的有如情人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花瓣上残余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