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7/9页)

傅斯年:《新潮之回顾与前瞻》,载《新潮》,第2卷第1号,1919年10月30日。

傅斯年:《中国狗和中国人》,载《新青年》,第6卷第6号,1919年11月1日。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载《新青年》,第1卷第2号,1915年10月15日。

高一涵:《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载《新青年》,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15日。

高一涵:《乐利主义与人生》,载《新青年》,第2卷第1号,1916年9月1日。

高一涵:《民约与邦本》,载《青年杂志》,第1卷第3号,1915年11月15日。

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67期,2007年9月。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载《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9日。

顾昕:《“五四”激进思潮中的民粹主义主题(1919—1922)》,载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汉娜·阿伦特:《权力与暴力》,洪溪译,载《学术思想评论》,第6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载《独立评论》,第150号,1935年5月12日。

胡适:《纪念“五四”》,载《独立评论》,第149号,1935年5月5日。

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94年。

黄晓峰:《姚大力谈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2月4日。

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创刊号,2002年2月。

家庭立宪者:《家庭革命说》,载《江苏》,第7期,1904年1月。

蒋庆:《王道政治是当今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载《原道》,第10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金观涛、刘青峰:《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从晚清到新青年》,载《“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1999年。

金观涛、刘青峰:《试论儒学式公共空间:中国现代转型的思想史研究》,载《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2卷第2期。

金观涛、刘青峰:《天理、公理和真理》,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1期,2001年。

康晓光:《儒家宪政论纲》,儒家中国网http://www.rujiazg.com/detail.asp?nid=2152。

柯小刚:《王道与人民共和:从经学依据谈中国的宪政建设》,载《文化纵横》,2010年第6期。

李强:《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兼评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载《中国书评》,第9期,1996年2月。

李亦民:《人生唯一之目的》,载《新青年》,第1卷第2号,1915年10月15日。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丁耘译,载《学术思想评论》,第6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刘擎:《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载《书城》,2011年第10期。

罗家伦(毅):《“五四运动”的精神》,载《每周评论》,第23期,1919年5月26日。

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载《新潮》,第2卷第4号。

钱智修:《功利主义与学术》,载《东方》杂志,载15卷第6号,1918年6月。

秋风:《拜托,董仲舒是宪政主义者》,载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sxpl/sx/article_2011071139091.html。

秋风:《儒家宪政民生主义》,载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sxpl/sx/article_2011080142184.html。

秋风:《中国政制的历史演变与大势》,载《文化纵横》,2011年第4期。

沙培德:《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制衡》,载《学术研究》,1996年第6期。

沈松侨:《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载《“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2年第73期。

沈松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载《政治社会哲学评论》,2002年第3期。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7年第28期。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象》,载《“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0年第33期。

沈雁冰:《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载《民国日报·觉悟》,1922年5月11日。

史华兹:《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张宝慧译,载《开放时代》,2001年5月号。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